3 炮制
上为细末。
5 用法用量
每用半钱,沸汤泡,去滓,温热频洗。
6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 《永类钤方》卷十一
7.1 方名
7.2 组成
当归、黄芩、川芎、荆穗、宣连、山枝仁、羌活、赤芍、秦皮、黄柏、蔓荆子各等分。
7.3 主治
暴赤肿痛,疼痛洒泪。
7.4 用法用量
用新汲水滤去沙灰,用2大钱煎,温热泡洗。
7.5 制备方法
上细锉。
8 《卫济宝书》卷下
8.1 方名
8.2 组成
秦皮3两,莽草2两,细辛1两半,苦参1两半,黄芩1两,当归1两。
8.3 功效
消逐恶肉脓水。
8.4 用法用量
每洗时用猪蹄汤和药1两,同煎20沸,去滓,通手以绵惹洗,以五枝煎贴之。
8.5 制备方法
上为粉末。
9 《圣济总录》卷一○四
9.1 方名
9.2 组成
秦皮(去粗皮)、黄连(去须)、露蜂房、柴胡(去苗)、蛇衔、钩藤、紫苏、胡黄连、丹砂(别研)各等分。
9.3 主治
9.4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煎竹叶汤调下,日3次。
9.5 制备方法
10 《普济方》卷二九二引《鲍氏肘后方》
10.1 方名
10.2 组成
秦皮3两,莽草2两,细辛、苦参半两,黄连、黄芩1两,大黄3分,当归。
10.3 主治
瘰疬。
10.4 用法用量
每用1两,水煎,去滓洗之,日1次。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10.6 附注
11 《圣惠》卷十
11.1 方名
11.2 组成
秦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蕤仁1两,黄芩1两,川升麻1两,赤芍药1两,白薇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栀子仁半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川芒消2两。
11.3 主治
11.4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12 《圣惠》卷三十二
12.1 方名
12.2 组成
秦皮3两,防风(去芦头)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甘草(炙微赤,锉)1两半。
12.3 主治
眼赤肿痛有翳,胬肉,多泪难开。
12.4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12.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