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肝肾 中药材 中医学 涩精敛汗 中药学
ròu zǎo
肉枣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山茱萸之别名[1]。
山萸肉、肉枣、药枣[2]。
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果肉[2]。主产浙江,河南、安徽、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亦产[2]。
酸,微温[2]。入肝、肾经[2]。
功在补益肝肾,涩精敛汗[2]。主治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阳痿遗精滑泄,遗尿,老人尿频失禁,虚汗不止,月经过多,漏下不止[2]。
煎服:4.5~9g[2]。救治虚脱时用量可稍加大[2]。
果实含山茱萸鞣质1~3、梾木鞣质A~C、芳樟醇氧化物、甲基丁香油酚等,还含莫罗忍冬苷(Morroniside)、7-甲基莫罗忍冬苷、当药苷、番木鳖苷、山茱萸裂苷、熊果酸、鞣质以及皂苷[2]。
果实煎剂在体外能抑菌[2]。山萸肉体外能杀死小鼠腹水癌细胞[2]。山茱萸能使小鼠胸腺萎缩,但又增加血清抗体[2]。山茱萸可抗炎、抗休克、强心[2]。山茱萸苷毒性很低,有较弱的拟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不溶血[2]。提取物有改善实验性糖尿病的作用[2]。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