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thiotep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塞替派为乙烯亚胺类烷化剂,是一种抗肿瘤药,为白色鳞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本药作用原理类似氮芥,活性烷化基团在体内产生乙烯氧胺基,抑制DNA的合成,同时可以抑制人体细胞及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对多种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上主要治疗消化道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本药在酸中不稳定,故不能口服。
4 塞替派药典标准
4.1 品名
4.1.1 中文名
4.1.2 汉语拼音
Saitipai
4.1.3 英文名
Thiotepa
4.2 结构式
4.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6H12N3PS 189.22
4.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1,1',1''-硫次膦基三氮丙啶。含C6H12N3PS不得少于98.0%。
4.5 性状
4.5.1 熔点
本品的熔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C)为52~57℃。
4.6 鉴别
(1)取本品约50mg,加无水碳酸钠2g,混合后,炽灼至灰化,放冷,加水10ml使溶解,加硝酸使成酸性,将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钼酸铵试液,加热,即生成黄色沉淀;另一份中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530图)一致。
4.7 检查
4.7.1 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0.20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B)比较,不得更浓。
4.8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15%硫氰酸钾溶液40ml使溶解,精密加硫酸滴定液(0.05mol/L)25ml,摇匀,放置20分钟,加甲基红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酸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6.307mg的C6H12N3PS。
4.9 类别
抗肿瘤药。
4.10 贮藏
4.11 制剂
4.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塞替派介绍
5.1 别名
5.2 外文名
Thiotepa,Thiophosphoramide, Thiofosyl
5.3 塞替派的适应症
1.卵巢癌:疗效较好,可适用于以下情况: (1)非根治性手术后; (2)腹内播散伴有腹水; (3)小骨盆转移; (4)肺转移伴有胸水而一般情况良好者; (5)辅助根治性手术。
2.乳腺癌:疗效也较好,适用于以下情况: (1)非根治性手术后; (2)皮肤转移; (3)胸膜或肺转移,伴有胸水者; (4)辅助根治性手术。
4.对消化道腺癌、恶性淋巴瘤、子宫颈癌、恶性黑色素瘤、甲状腺癌、肺癌等亦有一定疗效。
5.4 塞替派的用量用法
1.静注或肌注:每次每平方米体表面积剂量6mg,成人一般每次10mg,每日1次,连用5日后改为每周3次。亦有人应用20~30mg,每1~2周注射1次。总量200~300mg为1疗程,最多可给400mg。一般显效剂量为50~150mg(1~4周)。如血象良好,在第1疗程结束后1.5~2个月可根据需要再作治疗。
2.胸腹腔及心包腔内注射:每次10~50mg,每周1~2次。注射前应尽量抽出积液。
4.肿瘤内注射:单处或多处注射,每次不超过10mg。
5.膀胱内灌注:每次60mg,溶于等渗盐水或注射用水30~60ml中,将尿排空后经导尿管注入,变换体位,保留2小时,每周1次,4周后改为每月1次,共10次。
5.5 注意事项
1.骨髓抑制:可引起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多在用药后1~6周时发生,有些病人在疗程结束时开始有下降,多数病人在停药后可自行恢量,但也有少数病人抑制时间较久,需给以适当措施。用药期间应检查血象。
2.胃肠道反应:一般较轻,可有食欲减退,少数有恶心、呕吐,个别病人有腹泻。
3.少数尚可有发热、皮疹。
5.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使用、稀释后如发现混浊,即不得使用。
5.6 规格
6 塞替派中毒
塞替派为乙烯亚胺类烷化剂。本药作用原理类似氮芥,活性烷化基团在体内产生乙烯氧胺基,抑制DNA的合成,同时可以抑制人体细胞及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对多种肿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临床上主要治疗消化道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本药在酸中不稳定,故不能口服,静脉注射后1~4h内血浆浓度降低90%,48h大部分以代谢物形式由尿中排出,原药不足1%可透过血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中的浓度为血浆的60%~100%。成人静脉或肌肉注射,20~30mg/次,1次/1~2周,总量200~300mg为1疗程,最多可给400mg。[1]
6.1 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主要为较轻微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可致男性无精子,女性无月经,少数还有发热、皮疹。[1]
6.2 治疗
1.严格检查血象(用药期间)。
2.对症支持。
7 参考资料
-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