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之三圣散
3.1 组成
3.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方之三圣散主治骨蒸劳气烦热,四肢无力,夜卧虚汗,唇口干焦,面无血色,日渐羸瘦[1]。
3.3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1]。
3.4 用法用量
4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之三圣散
4.1 组成
地榆半两(微炙,锉),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黎勒半两(煨,用皮)。
4.2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方之三圣散主治小儿洞泄,下痢羸困。[1]
4.3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1]。
4.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粥饮调下,日二至四次[1]。
5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之三圣散
5.1 别名
5.2 组成
防风3两(去芦),瓜蒂3两(拣净研破,以纸卷定,连纸锉细,去纸,用粗罗子罗过,另放末,将渣炒微黄,次入末1处同炒黄用),藜芦(去苗及心,加减用之)或1两或半两或1分。
5.3 功能主治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之三圣散功在涌吐风痰。治中风闭证,脉滑实;癫痫有浊痰壅塞胸中,上逆时发;误食毒物,停于上脘者[1]。
中风闭证,痫、癫、狂,痰厥头痛。中风失音闷乱,口眼斜,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阴痫及癫狂。痰厥头痛。
5.4 制备方法
上各为细末[1]。
5.5 用法用量
每服约半两,以齑汁3茶盏,先用2盏,煎3-5沸,去齑汁,次入1盏,煎至3沸,却将原2盏同一处熬2沸,去滓澄清,放温,徐徐服之。牙关紧闭者,鼻内灌之。不必尽剂,以吐为度。
5.6 临床应用
1.癞阳:夏张主薄,病癞十余年,眉须皆落,皮肤皴涩如树皮,戴人断之曰:是有汗者,可治之,当大发汗,其汗出当臭,其涎当腥,乃置燠室中,遍塞风隙,以三圣散吐之;汗出周身、如卧水中,其汗果粘臭不可闻,痰皆腥如鱼涎,两足心微有汗,次以舟车丸,濬川散大下五七行,如此数次乃瘳。
2.妇人痰积不孕:一卒妻,心下有冷积如复杯,按之如水声,以热手熨之如水聚,诊其脉沉而迟,尺脉洪大而有力,先以三圣散吐涎一斗,心下平软,次服白术调中汤、五苓散,后以四物汤和之,不再月,气血合度、数月而娠二子。
5.7 各家论述
《东医宝鉴·杂病篇》引《必用全书》:此方汗吐下俱行,防风发汗,瓜蒂下泄,藜芦涌吐。
5.8 附注
7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三圣散
7.1 组成
闹羊花(净末)1钱,槿树花(净末)1钱,大枫子(白肉去油)5分。
7.2 功能主治
《外科正宗》卷四方之三圣散主治偏正新久头痛。夏月欲重绵包裹者[1]。
7.3 制备方法
上为末[1]。
7.4 用法用量
11 《传家秘宝》卷三方之三圣散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用法用量
每服鹅梨汁半盏,好肥皂角末3两,浓煎汤1合,与梨汁相合和调下。药了吐出涎,便能言语。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分作两服。
13 《百一选方》卷三方之三圣散
13.1 方名
13.2 别名
舒筋散、神应散、如神汤、延胡散、延胡索散、舒筋汤、如神散、舒筋三圣散、元胡散
13.3 组成
13.4 主治
《百一选方》卷三方之三圣散主治中风瘫痪,腰痛,产后瘀血腹痛。中风手足拘挛,口眼斜,左瘫右痪,骨节痠疼,脚弱无力,行步不正。男妇腰痛。产后恶血凝滞,脐下作痛,或作寒热。闪肭血滞,腹中痛,产后服之更妙。
13.5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温酒调下,空心,临卧日进3服。
13.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7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13.8 附注
舒筋散(原书同卷)、神应散(《普济方》卷一五四引《家藏经验方》)、如神汤(《妇人良方》卷四)、延胡散(《普济方》卷三五一)、延胡索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舒筋汤(《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如神散(《治痘全书》卷十三)、舒筋三圣散(《张氏医通》卷十三)、元胡散(《仙拈集》卷二)。
15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方之三圣散
15.1 方名
15.2 组成
天灵盖1枚(白色者,涂酥炙令黄),苦参3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15.3 主治
《太平圣惠方》卷十三方之三圣散主治两感伤寒,昏沉迷闷,燥渴头疼,渐加沉重。
15.4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1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19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三圣散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三圣散主治妇人脚气,遇发吐水至一桶,粥药不下者。
19.4 用法用量
上3药,合而为一,随意水煎服。
19.5 附注
阴证方可用。
22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方之三圣散
22.1 方名
22.2 组成
甘遂(锉,炒)半两,芫花(醋浸,炒)半两,大戟(锉,炒)3分。
22.3 主治
《圣济总录》卷六十三方之三圣散主治久病饮癖停痰,及支饮胁满,辄引胁下痛。
22.4 用法用量
每先用水3盏,大枣10枚(擘破),煎取2盏,入药末1钱匕,同煎至1盏,温分3服。以吐利为度。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4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方之三圣散
24.1 方名
24.2 组成
丁香49枚,胡椒14枚,半夏7枚(大者,先以锥子钻透心,用麻线穿过,井花水浸,1日1度,7日后焙干)。
24.3 主治
24.4 用法用量
24.5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