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射干丸
2.1 处方
射干30克 半夏(汤洗十遍,炒干)37.5克 干姜(炮裂)款冬花(焙干)皂荚(去皮、子,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30克 百部(焙干)五味子(拣净)各37.5克 细辛(去苗、叶)贝母(去心,炒令微黄)白茯苓(去黑皮)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脂)各30克
2.2 制法
上十二味,先捣前十一味,细罗为末,入郁李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治久患呷嗽,咳而喉中多痰,结于喉间,喉中呀呷有声,发即偃卧不得。
2.4 用法用量
空腹饮下7丸,稍加至15丸,一日二次。
2.5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3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3.1 方名
3.2 组成
射干2两,昆布(洗去咸)2两,海藻(洗去咸)2两,木香3分,黄芩(去黑心)3分,犀角(屑)3分,芍药半两,连翘半两,白蔹半两,大黄(锉,炒)2两,乌蛇(酒浸,去皮骨)2两,玄参1两1分。
3.3 主治
3.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后温酒送下,日3夜1。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圣惠》卷三十五
4.1 方名
4.2 组成
射干半两,山柑皮半两,山豆根2分,黄药1分,川升麻半两,消石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4.3 主治
4.4 用法用量
绵裹1丸,含化咽津,不拘时候。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饧为丸,如樱桃大。
5 《圣惠》卷十八
5.1 方名
5.2 组成
射干1两,川升麻1两,硼砂半两(研),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豉心2合(微炒),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细研)。
5.3 主治
5.4 用法用量
每服含1丸,咽津。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小弹子大。
6 《外台》卷十八引《广济方》
6.1 方名
6.2 组成
射干6分,昆布8分(洗),通草4分,犀角6分(屑),杏仁1分(去皮尖,熬),汉防己8分,茯苓6分,青木香8分,旋覆花4分,白头翁4分,独活6分,葶苈子8分(熬)。
6.3 主治
肾虚风,脚气冲心,疝气下坠,小便数,膝冷腰疼,时时心闷,气急欲绝,四肢无力。
6.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以酒送下,日2次;不利,空腹服;煮槟榔桑根皮送下。
6.5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6.6 用药禁忌
7 《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
7.1 方名
7.2 组成
射干2两,豉3合,芎藭1两,杏仁(去尖皮)1两,犀角1两(屑),升麻2两,甘草1两(炙)。
7.3 主治
喉痹塞。
7.4 用法用量
含之,稍稍咽津,每日5-6次。
7.5 制备方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