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丸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shēng má wán

2 处方

升麻30克 羚羊角屑30克 茯神30克 柴胡30克(去苗)栀子仁30克 黄连15克(去须)麦门冬30克(去心,焙)牛黄7,5克(细研如粉)龙脑3克(细研如粉)甘草15克(炙微赤,锉)朱砂30克(细研,水飞过)

3 制法

上药为细末,入牛黄等同研和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4 功能主治

肝脏壅热,烦躁恍惚,头目不利。

5 用法用量

每于食后,煎竹叶汤下15丸。

6 注意

服药期间,忌食猪肉羊血

7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

8 圣济总录》卷一八○

8.1 组成

升麻半两,防风(去叉)半两,栀子仁半两。

8.2 主治

小儿脑热鼻干无涕。

8.3 用法用量

1-2岁每服3丸,温熟水研化下,食后、午时、临卧各1次。

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青羊脑髓为丸,如麻子大。

9 圣济总录》卷一○九

9.1 组成

升麻1两,黄芩(去黑心)1两,车前子1两,决明子(微炒)1两,茺蔚子1两,玄参1两,龙胆1两,防风(去叉)1两,生干地黄(焙)1两,山栀子仁1两,甘草(炙,锉)1两,地肤子1两。

9.2 主治

热毒目中胬肉生疮翳。

9.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温浆水送下,临卧再服。加至30丸。

9.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玉机微义》卷三十

10.1 组成

细辛升麻防己羌活、牵牛、大黄等分

10.2 主治

阳明有热,攻注牙齿肿痛,脉洪大而实。

10.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临睡温水送下。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11.1 组成

升麻5两,黄芩(去黑心)5两,麦门冬去心,焙)5两,生干地黄(焙)3两,栝楼根7两,苦参8两,人参3两,黄连(去须)5两,黄柏(去粗皮,锉)5两。

11.2 主治

消渴不止。

11.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粟米饮送下,不拘时服。渐加至50丸。

1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生牛乳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12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12.1 组成

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黄柏(炙,锉)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

12.2 主治

口糜生疮。

12.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含化咽津

12.4 制备方法

上4味,将上3味捣罗为末,次研杏仁如膏,加炼蜜3两,以药末并杏仁膏合和为丸,如弹子大。

13 圣济总录》卷一二○

13.1 组成

升麻1两,细辛(去苗叶)1两,防己1两,羌活去芦头)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黄(锉,微炒)3两,麻仁(研)3两,牵牛子(炒,捣取细末)3两,大腹(煨,锉)3两,郁李仁(生,去皮)3两。

13.2 功效

疏风毒。

13.3 主治

风肿牙疼

1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1日2次。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4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14.1 组成

升麻1分,黄连(去须)1分,龙胆1分,黄芩(去黑心,锉)1分,犀角(镑)1分,葳蕤1分,知母(焙)1分,前胡去芦头)半两,鳖甲醋炙,去裙襴)半两,朴消(研)1分。

14.2 主治

消渴口干燥,四肢痠疼,日晡颊赤烦闷。

14.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浆水送下,不拘时候。

1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15.1 组成

升麻半两,苦药子半两,铅丹(炒)半两,大黄(生用)半两。

15.2 主治

伤寒后喉内生疮,及喉肿塞,毒热上冲。

15.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绵裹咽津,化尽再服之。

1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16 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三十

16.1 组成

升麻3两,甘草(生用)2两,射干2两。

16.2 主治

伤寒脏腑虚热,毒气攻冲,咽喉肿塞急痛

16.3 用法用量

每服绵裹1丸,含化咽津,不拘时候。如和不成,入炼蜜少许。

1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牛蒡汁为丸,如弹子大。

16.5 附注

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升麻大丸”,《普济方》引作“大丸”。

17 《圣惠》卷三十五

17.1 组成

升麻半两,马蔺子1分,白矾1分,马牙消1分,玄参1分。

17.2 主治

咽喉闭塞,津液不通。

17.3 用法用量

用薄绵裹,常含1丸,咽津

17.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楝子大。

18 《圣惠》卷八十四

18.1 组成

升麻半两,龙胆半两(去芦头),栀子仁半两,黄芩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秦艽半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18.2 主治

小儿热毒攻脾胃,遍身俱黄,小便赤涩大便难,心神躁热,面目赤黄。

18.3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新汲水研下,不拘时候。3岁以上,加丸数服。

1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9 《圣惠》卷三十一

19.1 组成

升麻3分,黄连3分(去须),赤芍药3分,龙胆3分(去芦头),知母3分,柴胡1两半(去苗),犀角屑3分,葳蕤3分,子芩3分,前胡1两(去芦头),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襴),川芒消1两。

19.2 主治

骨蒸烦热四肢痠疼,日晚颊赤,口舌干燥。

19.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以温浆水送下。

1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 《圣惠》卷十五

20.1 组成

升麻1分,玄参1分,射干1分,百合1分,马蔺根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马牙消半两。

20.2 主治

时气热毒上攻,咽喉疼痛闭塞。

20.3 用法用量

常含1丸,咽津

2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牛蒡根捣汁为丸,如樱桃大。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