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World’s No Tobacco Day[May 31]
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World No-Tobacco Day)。2023年5月31日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活动主题为“无烟 为成长护航”。
3 世界无烟日的由来
烟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纪,人类才开始认识到烟草对人类的危害。1977年,美国癌肿协会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烟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无烟日。这天,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进行“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劝阻吸烟者在当天不吸烟,商店停售烟草制品一天。美国把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四定为本国的无烟日。以后,英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制定了无烟日。
1987年1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但因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主题。为了不干扰其卫生主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中国也将该日作为中国的无烟日。
4 关于吸烟
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杀死一只小白鼠。香烟烟雾中大量的一氧化碳同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大240~300倍,严重地削弱了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
中国是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生产和消费均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目前,中国约有3.5亿吸烟者。2002年,中国男性吸烟率为66%,女性吸烟率为3.08%。与1996年相比,尽管吸烟率略有下降,但是随着中国总人口的增加,吸烟人数仍然增加了3000万。
调查还显示,在中国被动吸烟的主要受害者是妇女和儿童,尽管她们自己并不吸烟,但经常在家庭、公共场所遭受他人吸烟的危害。55%的15岁以上女性每天都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儿童由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被动吸烟情况更为严重。
与吸烟相关的疾病主要有:
心血管疾病:吸烟与冠心病、高血压、猝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吸烟促使血液形成凝块和降低人体对心脏病先兆的感应能力。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胃炎、食管癌、结肠病变、胰腺癌和胃癌。
脑血管疾病:吸烟增加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另外吸烟可损伤脑细胞、损害记忆力、影响对问题的思考及引起精神紊乱等。
内分泌疾病:吸烟20支/日,可使糖尿病危险增加1倍。吸烟亦促发甲状腺疾病。
5 世界无烟日历届主题
时间 主题
1990年 世界无烟日主题:青少年不要吸烟
1991年 世界无烟日主题: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不吸烟
1993年 世界无烟日主题:卫生部门和卫生工作者反对吸烟
1997年 世界无烟日主题:联合国和有关机构反对吸烟
1999年 世界无烟日主题:戒烟
2005年 世界无烟日主题:卫生工作者与控烟
2008年 世界无烟日主题:无烟青少年
2010年5月31日 第23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性别与烟草——抵制针对女性的市场营销”。
2013年5月31日 第26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2014年5月31日 第27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提高烟草税,保护下一代”。
2017年5月31日 第30个世界无烟日,主题为“无烟 健康 发展”
2019年5月31日 第32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烟草和肺部健康”
2020年5月31日 第33个世界无烟日,主题为“保护青少年远离传统烟草产品和电子烟”
2021年5月31日 第34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承诺戒烟,共享无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