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疟 散结 拔毒 中医学 中药学
shuǐ jǐn
水堇为中药名,出自《吴普本草》,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石龙芮之别名[1]。
水堇、水毛茛、胡椒菜、野芹菜、小水杨梅[2]。
毛茛科植物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的全草[2]。分布全国各地[2]。
苦、辛,寒,有毒[2]。
拔毒,散结,截疟[2]。主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捣汁涂;瘰疬,下肢溃疡,熬膏涂敷;风湿性关节炎,捣烂敷痛点或穴位,待有烧灼或奇痒感时除去,局部见水泡,用无菌敷料覆盖;疟疾,于疟发前6小时捣敷大椎穴[2]。
本品误服,可致口腔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可致死亡[2]。
本品含毛茛苷、原白头翁素、黄酮类、及5-羟色胺等七种色胺衍生物与两种抗5-羟色胺的物质[2]。
原白头翁素,能引起皮炎、发泡[2]。色胺衍生物对大鼠子宫有收缩作用[2]。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