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少阳并病

中医学 经络学 疾病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tài yáng shào yáng bìng bìng

2 英文参考

Taiyang disease involving Shaoyang Channel[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tayyang syndrome complicated by shaoyang syndrom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太阳少阳并病(Taiyang disease involving Shaoyang Channel[1])为病证名[2]。是指外感太阳病证未解,又并发少阳病证[2][2]

4 症状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鞕。”

景岳全书·伤寒典》:“如太阳先病发热头痛……后见耳聋胁痛,呕而口苦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少阳也。”

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太阳少阳并病,故见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之证。……苟不知此,而以头项强痛太阳之邪,目眩胸满少阳之邪,发其汗,两阳之邪乘燥入胃,则发谵语。”

5 治疗

伤寒溯源集·并病证治第十六》:“头项强痛太阳证也,眩冒少阳胆病也。……邪在太阳则当汗,邪在少阳禁汗太阳少阳并病,亦不可汗。既不可汗,则两经郁经之邪无可解之法,故当刺大椎第一间及肺俞肝俞。”亦可用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兼散表邪[2]。慎不可峻汗或攻下[2]

6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2.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太阳少阳并病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太阳少阳并病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太阳少阳并病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太阳少阳并病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古籍中的太阳少阳并病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