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针灸学 中医学 方剂学 方剂 书籍 古籍
tài yǐ shén zhēn fāng
太乙神针方:1.书名;2.方剂名。
《太乙神针方》为书名[1]:
1.清·冯卓怀订正[1]。成书于同治年间(1862~1874年)[1]。
2.清·陈惠畴编[1]。陈惠畴为清代针灸学家,字寿田,湘潭(今属湖南)人[2]。著有《经脉图考》和《太乙神针方》[2]。
太乙神针方为方剂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卷九方[3]。
人参、麝香各四两,三七八两,山羊血二两,千年健、钻地风、肉桂、川椒、乳香、没药、小茴香、苍术各一斤,艾叶、防风各四斤,甘草二斤,穿山甲半斤[3]。
上药为细末,用棉纸一层,高丽纸三层,纸宽一尺二寸五分,长一尺二寸,每针用药七至八钱,将纸卷紧呈一般艾卷状[3]。
用时将针点燃,按穴位或痛处灸治[3]。
主治痛风寒湿,筋骨疼痛[3]。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