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陶瓷针是指以陶瓷碎片砭刺治病的方法。见清·鲍相璈《验方新编》称,并有用它治疗瘴毒、痧症等记载。[1]
陶针是指古代以陶瓦碎片经消毒后砭刺局部或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明·万密斋《片玉心书,丹毒门》:“用磁、瓦片打成尖锋,以筷子夹定扎住速刺,令出恶血。”清,鲍相璈《验方新编》中有称“陶瓷针”。现在我国壮族民间还有陶针的应用。一般用废旧陶瓷片洗净敲碎制成,并按其锋芒大小分别使用,粗者用于重刺放血;细者用于小儿。一般在体表一些特定部位进行浅刺。[1]
瓷针是指以瓷器碎片经消毒后砭刺局部或穴位出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草纲目·卷十》:“今人又以瓷针刺病,亦砭之遗意也。”汪机《外科理例·附方》:“治小儿丹毒,色赤游走不定,用细瓷器击碎,取有锋芒者一块,以箸一根劈开头尖夹之,以线缚定,两指轻撮箸梢,令瓷器芒者正对患处悬寸许,再用箸一根频击箸头,令毒血遇刺皆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