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疾病 乳痈 中医妇科 中医学 中医病名 中医外科学
wài chuī
mammary abscess in puerperiu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外吹为病名[1]。出《外科启玄》卷五。即乳痈[1]。是指乳腺炎之发于哺乳期者。外吹是吹乳的一种,与内吹相对应。
旧说因儿于哺乳时熟睡,其鼻孔之凉气袭入乳房,与热乳凝结而发病者[1]。实则由于吮乳时睡熟中因咬伤等使乳头部破裂而继发感染化脓者[1]。
吹乳为病名[2]。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又称产后吹乳、吹妳[备注]妳为奶的异体字[2][3]。即早期乳痈[3]。
《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三:“产后吹乳。因儿饮口气所吹,令乳汁不通,壅结肿痛。不急治多成痈,速服栝蒌散及敷南星,更以手揉散之。”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引《养生方》云:“热食汗出,露乳伤风喜发乳肿,名吹乳,因喜作痈。”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夫产后吹妳者,因儿吮妳之次,儿忽自睡,鸣气不通,乳不时泄,蓄积在内,结成肿,壅闭乳道。致使津液不通,腐结疼痛,名曰吹妳。”
吹乳有内吹、外吹之别。治宜清热解毒,疏风消肿之剂。
详见吹乳条。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