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国家基本药物
序号 |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 药品名称 | 剂型 | 规格 | 单位 | 零售指导价格 | 类别 | 备注 |
994 | 86 | 乌鸡白凤丸 | 水蜜丸 | 6g | 袋 | 1.9元 | 中成药部分 | * |
995 | 86 | 乌鸡白凤丸 | 水蜜丸 | 5g | 袋 | 1.6元 | 中成药部分 | |
996 | 86 | 乌鸡白凤丸 | 水蜜丸 | 9g | 袋 | 2.7元 | 中成药部分 | |
997 | 86 | 乌鸡白凤丸 | 水蜜丸 | 36g | 瓶 | 9.7元 | 中成药部分 | |
998 | 86 | 乌鸡白凤丸 | 水蜜丸 | 60g | 瓶 | 15.6元 | 中成药部分 | |
999 | 86 | 乌鸡白凤丸 | 水蜜丸 | 72g | 瓶 | 18.5元 | 中成药部分 | |
1000 | 86 | 乌鸡白凤丸 | 水蜜丸 | 84g | 瓶 | 21.3元 | 中成药部分 | |
1001 | 86 | 乌鸡白凤丸 | 蜜丸 | 9g | 丸 | 1.5元 | 中成药部分 | |
1002 | 86 | 乌鸡白凤丸 | 蜜丸 | 54g | 瓶 | 9.3元 | 中成药部分 | |
1003 | 86 | 乌鸡白凤丸 | 蜜丸 | 60g | 瓶 | 10.3元 | 中成药部分 | |
1004 | 86 | 乌鸡白凤丸 | 水丸 | 4.5g | 袋 | 2元 | 中成药部分 | |
1005 | 86 | 乌鸡白凤丸 | 水丸 | 6g | 袋 | 2.7元 | 中成药部分 | |
1006 | 86 | 乌鸡白凤片 | 片剂 | 0.5g*24片(薄膜衣) | 盒(瓶) | 32.5元 | 中成药部分 | * |
1007 | 86 | 乌鸡白凤片 | 片剂 | 0.5g*24片(糖衣) | 盒(瓶) | 29.5元 | 中成药部分 | |
1008 | 86 | 乌鸡白凤胶囊 | 胶囊剂 | 0.3g*24粒 | 盒(瓶) | 21.4元 | 中成药部分 | *△ |
1009 | 86 | 乌鸡白凤胶囊 | 胶囊剂 | 0.3g*12粒 | 盒(瓶) | 11元 | 中成药部分 |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 《中医大辞典》·乌骨鸡
乌骨鸡为中药名,出自《普济方》,即《本草纲目》记载的乌骨鸡的别名[1]。
4.1 乌骨鸡的别名
乌鸡、药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竹丝鸡
4.2 来源
雉科动物乌骨鸡(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Brisson之一种)除去内脏的全体[1]。
4.3 性味归经
4.4 功能主治
养阴,退热,补中[1]。主治虚劳瘦弱,骨蒸潮热,脾虚泄泻,消渴,崩漏,赤白带,遗精,白浊[1]。
4.5 用法用量
煨食或入丸、散[1]。
4.6 化学成分
5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骨鸡
5.1 拼音名
Wū Gǔ Jī
5.2 别名
乌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
5.3 来源
雉科动物乌骨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骨肉。全年均可加工。
5.4 性味
甘,平。
5.5 功能主治
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用于阴虚潮热,消渴,遗精,带下,久痢。
5.6 用法用量
多入丸剂。
5.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6 《中华本草》·乌骨鸡
6.1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纲目》:乌骨鸡,有白毛乌骨者,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有骨、肉俱乌者,肉白骨乌者;但观鸡舌黑者,则骨肉俱乌,入药更良。
6.2 拼音名
Wū Gǔ Jī
6.3 英文名
Black-bone Silky Fowl
6.4 别名
乌鸡、药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竹丝鸡
6.5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去羽毛及内脏,取内及骨骼鲜用。亦可冻存、酒浸贮存,或烘干磨粉备用。
6.6 原形态
乌骨鸡,体躯短矮而小。头小,颈短,具肉冠,耳叶绿色,略呈紫蓝。遍体毛羽色白,除两翅羽毛外,全呈绒丝伏;头上有一撮细毛突起,下颌上连两颊面生有较多的细短毛。翅较短,而主翼羽的羽毛呈分裂状,致飞翔力特别强。毛脚,5爪。跖毛多而密,也有无毛者。皮、肉、骨均黑色。也有黑毛乌骨、肉白乌内、斑毛乌骨等变异种。
6.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各地均有人工饲养。乌骨属于肉用型品种,与其他家鸡相比,乌骨鸡具有以下几种特征:①形态特征和类型分化性状明显,表明它具有很外的驯养历史和很高的驯化水平。②吡食性强,掘土习性明显,适应于集群放牧饲养。③体态轻盈、灵活、好阗。④就巢性强,成鸡每产蛋20枚左右即出现“抱窝”行为,停止产蛋1个月左右。故每年只产蛋50-60枚。⑤生长发育较慢,一般幼雏到60天龄时,体重仅60g左右,180天龄时才能性成熟,开始产蛋。⑥比其他鸡种更能适应潮湿气候。⑦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高于其他鸡种。
资源分布:主要有3个类型:①白丝羽乌骨鸡。主产于江西泰和地区,扩散到了全国各地,以及国外。②白扁羽型乌骨鸡。主产于浙江省江山地区,扩散到华东各地。③黑扁羽型乌骨鸡。主产于云南昭通地区、陕西略阳地区,数量也比较多,仅零星扩散到全国各地。
6.8 性状
本品体小,头小,其皮肉、骨、嘴均呈乌色,亦有肉白者,但其内为乌色,以骨、肉、舌、俱乌煞费苦心为佳。
6.9 化学成份
含铜、锌、锰等元素,还含胡萝卜素(carotene)、乌鸡黑素等。
6.10 药理作用
6.11 炮制
6.12 性味
味甘;性平
6.13 归经
肝;肾;肺经
6.14 功能主治
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主虚劳赢瘦;骨蒸痨热;消渴;遗精;久泻;久痢;崩中;带下
6.15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或入丸、散。
6.16 注意
凡实证,邪毒未清者不宜服。
6.17 附方
6.18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乌骨鸡补血益阴,则虚劳赢弱可除,阴回热去,则津液自生,渴自止矣。阴平阳秘,表里固密,邪恶之气不得入。心腹和而痛自止。益阴,则冲、任、带三脉俱旺,故能除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疾也。
2.《滇南本草》:补中止渴。
3.《纲目》:补虚劳赢弱,治消渴,中恶,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虚损诸病,大人小儿下痢噤口。
6.19 摘录
《中华本草》
7 食疗作用
乌骨鸡为雉科动物,因皮、肉、骨嘴均为黑色,故而得名,但人工饲养的乌骨鸡有毛白骨乌,也有斑毛乌骨及向白骨乌几中。乌骨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比鸭肉、鹅肉多;乌骨鸡还含有丰富的黑色素,入药后能起到使人体内的红血球和血色素增生的作用。因此,乌鸡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滋补上品。
7.1 乌骨鸡的营养价值
现代医学研究,乌鸡内含丰富的黑色素,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18种氨基酸和18种微量元素,其中烟酸、维生素E、磷、铁、钾、钠的含量均高于普通鸡肉,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却很低,乌鸡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鸡,乌鸡肉中含氨基酸高于普通鸡,而且含铁元素也比普通鸡高很多,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滋补品。
7.2 乌骨鸡的选购
用乌骨鸡制作的乌鸡白凤丸,是滋养肝肾,养血益精,健脾固冲的良药。
7.3 乌骨鸡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每次约150克.
老年人、少年儿童、妇女,特别是产妇食体虚血亏、肝肾不足、脾胃不健的人宜食。
7.4 乌骨鸡的食疗功效
乌骨鸡性平、味甘;
食用乌鸡,可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对防治骨质疏松、佝偻病、妇女缺铁性贫血症等有明显功效。
1. 乌骨鸡用于食疗,多与银耳、黑木耳、茯苓、山药、红枣、冬虫夏草、莲子、天麻、芡实、糯米或枸杞子配伍。
2. 将20克天麻温水浸泡一天后与一只乌骨鸡猛火烧开,文火慢炖,可治神经衰弱症。
7.5 乌骨鸡的食用建议
乌鸡连骨(砸碎)熬汤滋补效果最佳,可将其骨头砸碎,与肉、杂碎一起熬炖,最好不用高压锅,耐用砂锅熬炖,炖煮时宜用文火慢炖。不宜用高压锅,吃起来更有别具一格的美味。
8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