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辞典》:消毒药
2.1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2.2 拼音名
Xiāo Dú Yào
2.3 别名
如意草、箭头草(《山西通志》),罐嘴菜、小犁头草、地黄瓜(《贵州民间药物》)。
2.4 来源
2.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斜上或伏卧。基出叶具长柄,叶片肾状卵形,或三角状肾形,长1.5~2.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钝,或三角形,基部心形至半月形,边缘有浅波状圆齿;茎生叶扁心形或三角状心形,叶柄较短;托叶披针形,或线状长椭圆形,长7~20毫米,全缘或有疏锯齿。花白色或淡紫色;花梗长5~8厘米;萼片5,披针形,长4~5毫米;花瓣连距长12毫米,距长2~3毫米,侧瓣稍有毛,唇瓣有紫条,较它瓣短。蒴果无毛,开裂为3瓣。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①《植物名实图考》:"味苦辛。"
②《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微苦。"
2.8 功能主治
2.9 用法用量
外用: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2.10 附方
①治蛾子:鲜消毒药捣烂,泡淘米水,含口中,随时更换;另外敷于颈项下,以蛾消为度。(《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无名肿毒:消毒药兑淘米水,捣绒,敷患处。(《贵州草药》)
2.11 摘录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