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药部颁标准
2.1 别名/通用名
散
2.2 拼音名
Xiao'er Tuxiening
2.3 标准编号
WS3-B-0685-91
2.4 处方
广藿香 150g 姜半夏 150g 陈皮 150g 白术(炒) 150g 茯苓 150g 厚朴(姜制) 100g 甘草 50g
2.5 制法
以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2.6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粉末;味微苦。
2.7 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木纤维束淡绿黄色,细长,末端长尖或 斜尖,直径10~22μm,壁厚 2~ 8μm,纹孔极细小而稀少。非腺毛 1~4 细胞,先 端长尖,稍向一侧偏弯,直径12~28μm,长17~ 303μm,壁厚 3~5 μm,表面疣 状突起细密,有的不明显。草酸钙针晶成束,长20~144 μm,存在于粘液细胞中或散 在。木栓石细胞,单个散在或 2~3 个成群,淡黄色,呈类多角形或类长方形,直径37 ~64μm。不规则分枝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
(2) 取本品 4g,加氯仿2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 5ml,蒸干,加10% 香草醛硫酸溶液2滴,液滴边缘显紫色。
(3) 取鉴别
(2) 项下的剩余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 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 3ml ,分置三支试管中,一管加 5%三氯化铁50%甲醇溶液 1滴,显棕黑色或蓝黑色; 另一管加硝酸汞溶液(取硝酸汞 1份,加发烟硝酸 1份 ,溶解后加水 2份)1滴,生成 棕色沉淀;第三管加间苯三酚盐酸溶液 ( 1%间苯三酚乙醇溶液 1ml,加盐酸 9ml制成) 5滴,显红色。
(4) 取本品 2g,加水 5ml,振摇 3分钟,滤过,取滤液 1ml,加 5%α-萘酚乙醇 液 3滴,混匀,加硫酸 1ml,两液接界处产生紫红色环。
2.8 检查
2.9 功能与主治
理气和中,健脾化湿。用于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腹胀、不 思饮食等。
2.10 用法与用量
温开水调服。周岁以内,每次服 1/5~1/3 包;1 至 3岁每次服 1/3 ~1/2 包; 3岁至 6岁每次服 1/2~1 包,一日 3次。
2.11 规格
每包装 3g
2.12 贮藏
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