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科 疾病
xīng hóng rè yàng hóng bān
scarlatiniform erythema
发疹型药疹
皮肤性病科
猩红热样红斑的红斑呈弥漫性,几乎无正常皮肤可见。红斑消退后,继以大片脱屑。可见于猩红热、葡萄球菌败血症及药物性皮炎。
本病为一种急性全身性红斑。发疹前有发热、咽喉疼痛等前驱症状。
皮疹往往突然出现,细小密集,鲜红色,发展快,数小时至2~3d内即发展至高峰。皮疹弥漫全身,呈大片鲜红色,酷似猩红热皮疹。少数病例红斑仅局限于手掌和足跖。自觉瘙痒、刺痛和烧灼感,经2~6d后开始脱屑,鳞屑糠状,可伴有脱发和指甲脱落。病程约1~3周。
药物过敏(汞剂、奎尼丁、水杨酸盐类等)为主,其次为病毒、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后过敏或其毒素的作用。
本病需与猩红热鉴别,后者全身症状严重,口腔粘膜显着潮红、肿胀,有“草莓状舌”,Schültz-Charlton试验阳性(皮疹区用特异性链球菌抗毒素作皮内试验,注射局部能使红斑消退)。
应用抗组胺类药物、钙剂和维生素C注射。药物过敏者应停用可疑致敏药物,严重患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并发感染时,选用抗生素。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型药疹亦称发疹型药疹。较常见,属轻型药疹,可能由第Ⅳ型变态反应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