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Xīyángguān GB33[中国针灸学词典]
xīyángguā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3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B33[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 膝阳关 | ||
---|---|---|---|
汉语拼音 | Xiyangguan | ||
罗马拼音 | Hsiyangkuan | ||
美国英译名 | Knee Yang Pass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GB33 | |
日本 | 33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VB33 | |
富耶氏 | |||
德国 | G33 | ||
英国 | G33 | ||
美国 | GB33 |
膝阳关为经穴名(Xīyángguān GB33)[1][2]。出《针灸甲乙经》。原名阳关[2]。《备急千金要方》名关阳[2]。《针灸大全》名足阳关[2]。近称膝阳关[2]。别名寒府、阳陵、关陵,属足少阳胆经[2][2]。膝即膝部,阳为阴之对,指外侧,关即机关,指膝关节,此穴在膝关节外侧,故名膝阳关[2]。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现代又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肿痛,膝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
6 穴名解
膝即膝部,阳为阴之对,指外侧,关即机关,指膝关节,此穴在膝关节外侧,故名膝阳关[2]。
阳,指人体的外侧。关,关键之处。此穴在股骨外上髁后方,当膝关节外侧,下肢之阳侧,故名膝阳关。称“膝”者,是区别于腰阳关而言。[3]
8 膝阳关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膝阳关在膝外侧,当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5]。
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5]。
膝阳关位于膝外侧,阳陵泉穴上3寸,股骨外上髁之边缘处[5]。
另说在阳陵泉穴上5寸(《千金翼方》)、2寸(《针灸资生经》);“在膝眼旁一寸”(《针灸集成》)[5]。
9 膝阳关穴的取法
膝阳关位于膝部,股骨外上髁后上缘,股二头肌腱与髂胫束之间的凹陷中。正坐屈膝取穴[5]。
侧卧位,在阳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上髁的上方凹陷中取穴[6]。
快速取穴:
10 膝阳关穴穴位解剖
膝阳关穴下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髂胫束、股外侧肌、股中间肌。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分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皮肤由股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2 膝阳关穴主治病证
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膝腘肿痛挛急,小腿麻木,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现代又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膝肿痛,膝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等。
膝阳关主治膝、腿等疾患:如膝胫疼痛、屈伸不利、风寒湿痹、肌肤不仁、鹤膝风、脚气等[8]。
膝阳关穴主治经脉病:半身不遂,膝髌肿痛挛急,小腿麻木,鹤膝风,脚气。
现代又多用膝阳关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8]。
膝阳关主治膝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膝关节炎,下肢瘫痪等[8]。
17 膝阳关穴研究进展
17.1 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令其膝关节屈曲。取膝阳关,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5寸长毫针迅速针人皮下,由浅入深直刺约1寸。得气后,拇指向前,示指向后大幅度捻针3~5次,继而施行紧按慢提手法,待患者针刺部位上下出现热感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时单侧肘痛,取刺同侧穴;双侧肘痛,取刺双侧穴。在留针期间,让患者患肢适当地配合上举,用力握拳,旋转前臂,屈伸肘关节及揉按痛点,以助提高和观察疗效。共治疗120例,显效90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8]
18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5.
-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51.
- ^ [3]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4]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8.
-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23.
-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