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髓心血管中枢

解剖学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yán suǐ xīn xuè guǎn zhōng shū

2 注解

一般认为,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基于以下的动物实验结果:在延髓上缘横断脑干后,动物的血压并无明显的变化,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升血压反射也仍存在;但如果将横断水平逐步移向脑干尾端,则动脉血压就逐渐降低,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升血压反射效应也逐渐减弱。当横断水平下移至延髓闩部时,血压降低至大约5.3kPa(40mmHg)。这些结果说明,心血管的正常的紧张性活动不是起源于脊髓,而是起源于延髓,因为只要保留延髓及其以下中枢部分的完整,就可以维持心血管正常的紧张性活动,并完成一定的心血管反射活动

延髓心血管中枢神经元是指位于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和控制交感神经交感血管神经活动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平时都有紧张性活动,分别称为心迷走紧张、心交感紧张和交感血管紧张。在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这些延髓神经元的紧张性活动表现为心迷走神经纤维交感神经纤维持续的低频放电活动

一般认为,延髓心血管中枢至少可包括以下四个部位的神经元

(1)缩血管区:引起交感血管神经正常的紧张性活动延髓心血神经元细胞体位延髓头端的腹外侧部,称为C1区。这些神经元内含有肾上腺素,它们的轴突下行到脊髓的中间外侧柱。心交感紧张也起源于此区神经元

(2)舒血管区:位于延髓尾端腹外侧部A1区(即在C1区的尾端)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在兴奋时可抑制C1区神经元活动,导致交感血管紧张降低,血管舒张。

(3)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的神经元接受由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心脏感受器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传入的信息然后发出纤维延髓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位的神经元,继而影响心血活动

(4)心抑制区:心迷走神经元的细胞体位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