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问汗 问诊 中医病证名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
yīn náng hàn
阴囊汗为阴汗之一种[1]。见《丹溪心法附余·盗汗》。
阴汗(perineal sweating[2])为病证名[3]。是指仅外生殖器及其周围局部多汗潮湿的表现[3]。《医林绳墨·汗》:“阴汗者,谓至阴之处,或两腿挟中,行走动劳,汗出腥秽。”
有因肝经湿热所致者[3]。《张氏医通·汗》:“阴汗,阴间有汗,属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加风药一、二味,风能胜湿也。或当归龙荟丸及二妙散俱效。阴囊湿者,以炉甘石煅过扑之,密陀僧亦佳。”《兰室秘藏》用清震汤、固真汤治阴汗,两丸如冰,前阴痿弱,小便黄,余沥臊臭,亦属湿热之症[3]。
有因肝肾亏损,湿热下乘者[3]。《医略六书》卷二十:“酒色过度,湿热下乘则精血不藏,每多阴汗,宜滋肾凉肝。”用六味地黄汤加黄柏、白芍[3]。《奇效良方》卷四十五:“前阴如冰冷,并阴汗,两脚痿软无力。”宜补肝汤[3]。
有因肾虚阳衰而阴囊多汗者[3]。《杂病源流犀烛》卷七:“有阴囊汗者,则为肾虚阳衰,宜安肾丸、小安肾丸。”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