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中医学 中医辨证 中医病名
yīn yáng èr qì jū
back furuncl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阴阳二气疽为病名[1]。出《证治准绳·疡医》卷四。
由内伤七情,荣卫不和而成[1]。
此证生于背部,或大或小,或肿或消,或软或硬,初发令人寒热往来[1]。
若大渴,神清,高肿,脉洪,十余日脓成者为顺[1]。若不渴神昏,漫肿脉细,应期无脓,饮食不思者逆[1]。
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2]。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或漏芦煮散、防风散、升麻汤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汤;外用如意金黄散或远志膏、五龙散等敷贴[2]。
若未消而脓成,则内服透脓散或黄芪内托散;外治则切开引流,脓多用猪蹄汤温洗或以黄柏煎汤外洗,继用二宝丹或五五丹提脓去腐[2]。
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或玉红膏、地黄膏等敷贴[2]。
若因失治或误治而转成漏管者,则应手术切除漏管壁,注意引流以保证伤口从深处逐渐愈合,切不可但求外口之速愈。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