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家基本药物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 茵栀黄颗粒药典标准
3.1 品名
Yinzhihuang Keli
3.2 处方
茵陈(绵茵陈)提取物20g、栀子提取物10.7g、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66.7g、金银花提取物13.3g
3.3 制法
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加入蔗糖粉500g与糊精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
3.4 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3.5 鉴别
(1)取本品3g,研细,加水20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茵陈对照药材3g,加水50ml,煎煮10分钟,放冷,滤过,自“滤液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起,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丙酮(5: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
(2)取本品12g,研细,加50%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1.5cm,柱高为10cm),以水100ml洗脱,弃去水洗液,再用70%乙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对照药材0.5g,加50%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栀子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15g,加甲醇10ml使溶解,离心,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芩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12g,研细,加50%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作为参照物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为25cm,柱内径为4.6mm,粒径为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5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吸取参照物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50分钟的色谱图,计算各特征峰与参照物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即得。
时间(min) | 流动相A(%) | 流动相B(%) | 流速( ml/min) |
0~20 | 5→15 | 95→85 | 0.8 |
20~25 | 15→18 | 85→82 | 0.8→1.0 |
25~50 | 18 | 82 | 1.0 |
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六个与对照特征图谱相对应的特征峰,其中与参照物峰保留时间相对应的峰为S峰;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规定值分别为:0.72(峰1),1.00(峰2),1.05(峰3),1.92(峰4),2.05(峰5),2.38(峰6)。供试品色谱中,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应在其规定值的±10%之内。
对照特征图谱
峰1:新绿原酸
峰2:绿原酸
峰3:隐绿原酸
峰4: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峰5: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峰6: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3.6 检查
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C)。
3.7 含量测定
3.7.1 茵陈提取物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甲酸溶液(11:89)为流动相,待对羟基苯乙酮出峰后,以乙腈-0.1%甲酸溶液(90:10)冲洗柱子10分钟;检测波长为275nm。理论板数按对羟基苯乙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3.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对羟基苯乙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3.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取适量,研细,取约5.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40W,频率42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7.1.4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茵陈提取物以对羟基苯乙酮(C8H8O2)计,不得少于50μg。
3.7.2 栀子提取物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甲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3.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3.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取适量,研细,取约1g,精密称定,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适量,超声处理(功率140W,频率42kHz)30分钟,放冷,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7.2.4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栀子提取物以栀子甘(C17H24O10)计,不得少于3.0mg。
3.7.3 黄芩提取物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甲酸溶液(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3.7.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3.7.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混匀,取适量,研细,取约1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功率140W,频率42kHz)10分钟,放冷,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1ml,置20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3.7.3.4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C21H18O11)计,应为180~220mg。
3.7.4 金银花提取物 茵陈提取物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甲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5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3.7.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3.7.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7.4.4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金银花提取物和茵陈提取物以绿原酸(C16H18O9)计,不得少于1.8mg。
3.8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
3.9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6g.一日3次。
3.10 规格
每袋装3g。
3.11 贮藏
密封。
3.12 附1:菌陈提取物标准
3.12.1 茵陈提取物
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Thunb.春季采收的干燥地上部分(绵茵陈)经加工制成的提取物。
3.12.2 制法
取茵陈,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适量,再加约5倍量的水,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真空干燥,粉碎,即得。
3.12.3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褐色的粉末或块状物;气香,味苦。
3.12.4 鉴别
取本品0.2g,加水20ml,超声使溶解,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茵陈对照药材3g,加水50ml,煎煮10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自“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起,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丙酮(5: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在紫外光(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
3.12.5 检查
3.12.5.1 水分
不得过8.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3.12.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12.6.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甲酸溶液(11:89)为流动相,待对羟基苯乙酮出峰后以乙腈-0.1%甲酸溶液(90:10)冲洗柱子10分钟;检测波长为275nm。理论板数按对羟基苯乙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3.12.6.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对羟基苯乙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3.12.6.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40W,频率42kHz)10分钟,取出,放冷,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12.6.1.4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对羟基苯乙酮(C8H8O2)不得少于0.10%。
3.13 附2:栀子提取物标准
3.13.1 栀子提取物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C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经加工制成的提取物。
3.13.2 制法
取栀子,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每次1小时,第三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再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再加约5倍量的水,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真空干燥,粉碎,即得。
3.13.3 性状
本品为棕色至红棕色的粉末;味微苦。
3.13.4 鉴别
取本品30mg,加50%甲醇适量,振摇使溶解,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对照药材0.5g,加50%甲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栀子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13.5 检查
3.13.5.1 水分
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炽灼残渣 不得过17.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J)。
3.13.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13.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甲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理论板数按栀子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3.13.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栀子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3.13.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50%甲醇适量,振摇使完全溶解,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13.6.4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栀子苷(C17H24O10)不得少于10.0%。
3.14 附3:金银花提取物标准
3.14.1 金银花提取物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带初开的花经加工制成的提取物。
3.14.2 制法
取金银花,用3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每1ml含药材2g,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5%,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每1ml含药材4g,加约5倍量的水,冷藏48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真空干燥,即得。
3.14.3 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棕色的粉末;味微苦。
3.14.4 鉴别
取本品0.1g,置50ml量瓶中,用50%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绿原酸对照品,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作为参照物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为25cm,柱内径为4.6mm,粒径为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5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吸取参照物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50分钟的色谱图,计算各特征峰与参照物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即得。
时间(min) | 流动相A(%) | 流动相B(%) | 流速( ml/min) |
0~20 | 5→15 | 95→85 | 0.8 |
20~25 | 15→18 | 85→82 | 0.8→1.0 |
25~50 | 18 | 82 | 1.0 |
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六个与对照特征图谱相对应的特征峰,其中与参照物峰保留时间相对应的峰为S峰;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规定值分别为:0.72(峰1),1.00(峰2),1.05(峰3),1.92(峰4),2.05(峰5),2.38(峰6)。供试品色谱中,各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应在其规定值的±10%之内。
对照特征图谱
峰1:新绿原酸
峰2:绿原酸
峰3:隐绿原酸
峰4: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峰5: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峰6: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
3.14.5 检查
3.14.5.1 水分
不得过6.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3.14.5.2 炽灼残渣
不得过17.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J)。
3.14.6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14.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甲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5nm。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3.14.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绿原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30μg的溶液,即得。
3.14.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适量,振摇使完全溶解,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14.6.4 测定法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绿原酸(C16H18O9)不得少于4.5%。
3.15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二增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