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国家基本药物
序号 | 基本药物目录序号 | 药品名称 | 剂型 | 规格 | 单位 | 零售指导价格 | 类别 | 备注 |
460 | 37 | 知柏地黄丸 | 水蜜丸 | 60g | 瓶 | 8.8元 | 中成药部分 | * |
461 | 37 | 知柏地黄丸 | 水蜜丸 | 6g | 袋 | 1元 | 中成药部分 | |
462 | 37 | 知柏地黄丸 | 水蜜丸 | 30g | 瓶 | 4.6元 | 中成药部分 | |
463 | 37 | 知柏地黄丸 | 水蜜丸 | 36g | 瓶 | 5.5元 | 中成药部分 | |
464 | 37 | 知柏地黄丸 | 水蜜丸 | 40g | 瓶 | 6元 | 中成药部分 | |
465 | 37 | 知柏地黄丸 | 水蜜丸 | 54g | 瓶 | 8元 | 中成药部分 | |
466 | 37 | 知柏地黄丸 | 水蜜丸 | 72g | 瓶 | 10.4元 | 中成药部分 | |
467 | 37 | 知柏地黄丸 | 水蜜丸 | 250g | 瓶 | 33元 | 中成药部分 | |
468 | 37 | 知柏地黄丸 | 蜜丸 | 120g | 瓶 | 7.4元 | 中成药部分 | *△ |
469 | 37 | 知柏地黄丸 | 蜜丸 | 36g | 瓶 | 2.4元 | 中成药部分 | |
470 | 37 | 知柏地黄丸 | 蜜丸 | 54g | 瓶 | 3.5元 | 中成药部分 | |
471 | 37 | 知柏地黄丸 | 蜜丸 | 60g | 瓶 | 3.9元 | 中成药部分 | |
472 | 37 | 知柏地黄丸 | 蜜丸 | 72g | 瓶 | 4.6元 | 中成药部分 | |
473 | 37 | 知柏地黄丸 | 蜜丸 | 90g | 瓶 | 5.7元 | 中成药部分 | |
474 | 37 | 知柏地黄丸 | 蜜丸 | 9g | 丸 | 0.73元 | 中成药部分 | *△ |
475 | 37 | 知柏地黄丸 | 浓缩丸 | 200丸 | 瓶 | 9元 | 中成药部分 | *△ |
476 | 37 | 知柏地黄丸 | 浓缩丸 | 120丸 | 瓶 | 5.5元 | 中成药部分 | |
477 | 37 | 知柏地黄丸 | 浓缩丸 | 180丸 | 瓶 | 8.1元 | 中成药部分 | |
478 | 37 | 知柏地黄丸 | 浓缩丸 | 192丸 | 瓶 | 8.7元 | 中成药部分 | |
479 | 37 | 知柏地黄丸 | 浓缩丸 | 216丸 | 瓶 | 9.7元 | 中成药部分 | |
480 | 37 | 知柏地黄丸 | 浓缩丸 | 240丸 | 瓶 | 10.7元 | 中成药部分 | |
481 | 37 | 知柏地黄丸 | 浓缩丸 | 360丸 | 瓶 | 15.9元 | 中成药部分 |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4 概述
知柏地黄丸为方名,出《症因脉治》卷一[1],即《医方考》卷三之滋阴八味丸[2][2]。原名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2]。又名知柏八味丸[2]。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为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3]。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知柏地黄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药典标准。
10 知柏地黄丸的药典标准
10.1 品名
Zhibai Dihuang Wan
10.2 处方
知母40g、黄柏40g、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10.3 制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10.4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苦。
10.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山药)。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熟地黄)。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6~110μm(知母)。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牡丹皮)。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山茱萸)。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较厚,木化,有稀疏细孔沟(泽泻)。纤维束鲜黄色,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黄柏)。
(2)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乙醚15ml,振摇15分钟,放置1小时,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条斑。
(3)取本品2g,切碎,加甲醇S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相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2:3:6: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10.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10.7 含量测定
10.7.1 山茱萸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0.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四氢呋喃—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1:4:8:87)为流动相;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36nm。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10.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马钱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10.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水蜜丸,研碎,取0.7g,精密称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匀,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15分钟,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4g,内径为1cm)上,用40%甲醇50ml洗脱,收集流出液与洗脱液,蒸干,残渣用50%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0.7.1.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山茱萸以马钱苷(C17H26O10)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53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4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3.6mg。
10.7.2 牡丹皮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0.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理论板数按丹皮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500。
10.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丹皮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10.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水蜜丸,研碎,取0.4g,精密称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匀,取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0.7.2.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8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55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5.0mg。
10.8 功能与主治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10.9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10.10 规格
大蜜丸 每丸重9g
10.11 贮藏
密封。
10.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1 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药典标准
11.1 品名
Zhibai Dihuang Wan
11.2 处方
知母25.9g、黄柏25.9g、熟地黄103.4g、山茱萸(制)51.7g、牡丹皮38.8g、山药51.7g、茯苓38.8g、泽泻38.8g
11.3 制法
以上八味,取山药、牡丹皮13g、山茱萸21g粉碎成细粉,备用;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20℃)的清膏;取熟地黄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 20℃)的清膏;取剩余的牡丹皮、山茱萸,以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20℃)的清膏;将上述各清膏、药粉及适量淀粉混匀,制成1000丸,干燥,打光,即得。
11.4 性状
本品为黑棕色的浓缩丸;气微,味苦、酸。
11.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牡丹皮)。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山药)。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赂连珠状增厚(山茱萸)。
(2)取本品6g,研细,加乙醚15ml,振摇15分钟,放置1小时,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3)取本品2g,研细,加甲醇5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补加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甲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水(12:3:6: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4)取本品10g,研细,加水100ml,微温使充分溶散,加热至沸,放冷,滤过,取滤液,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熟地黄对照药材4g,加水60ml,煎煮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甲苯—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4-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1.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11.7 含量测定
11.7.1 山茱萸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1.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四氢呋喃—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1:4:8:87)为流动相;柱温40℃;检测波长为236nm。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11.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马钱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11.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4g,内径为1cm)上,用40%甲醇50ml洗脱,收集流出液及洗脱液,蒸干,残渣加50%甲醇适量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11.7.1.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山茱萸以马钱苷(C17H26O10)计,不得少于1.0mg。
11.7.2 牡丹皮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11.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理论板数按丹皮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500。
11.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丹皮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11.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计,不得少于1.5mg。
11.8 功能与主治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11.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11.10 规格
每10丸重1.7g
11.11 贮藏
密封。
11.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2 知柏地黄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12.1 剂型
12.2 拼音名
Zhibai Dihuang Wan
12.3 标准编号
WS3-B-1357-93
12.4 处方
知母 40g
熟地黄 160g
黄柏 40g
山茱萸 80g
山药 80g
牡丹皮 6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12.5 制法
以上八味,将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粉碎成粗粉,加水煮煎二次,第 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 (20 ℃) 的清膏;取熟地黄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第三次 1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 (20℃) 的清膏;取牡丹皮 40g,山茱萸 46. 9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以&0%乙醇作 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 1.30~1.35 (20℃)的清膏;取山药、剩余的山茱萸及剩余的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上述各清膏混匀 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12.6 性状
本品为黑棕色的浓缩丸;气微,味苦、酸。
12.7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 个排列成行。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长80~ 240μm 。针晶直径 2~8 μm 果皮表皮细胞橙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
12.8 检查
12.9 功能与主治
12.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8丸,一日 3次。
12.11 规格
每 8丸相当于原生药 3g
12.12 贮藏
密封 。
13 知柏地黄丸药品介绍
13.1 药品名称
13.2 药品汉语拼音
Zhibai Dihuang Wan
13.3 剂型
13.4 性状
知柏地黄丸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苦。
13.5 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份
13.6 知柏地黄丸的药理作用
1.降血糖。小鼠灌服知柏地黄丸2.5g/kg及5.0g/kg,能降低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并能减少小鼠的每日饮水量。
2.临床报道:①性功能失常:知柏地黄丸治疗18~38岁遗精47例,分为阴盛火旺型,湿热下注型及肾虚失摄型,每日1剂,水煎分二次服用治愈36例(76.5%),好转7例(15%),无效4例(8.5%)。②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单纯口服知柏地黄丸治疗本病26例,每次9g,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3次,90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经检查及B超探查均证实肿块消失者20例,占77%;较治疗前有缩小者4例,占15%,较治疗前无变化者2例,总有效率为92%,大部分患者在1个疗程后便产生疗效。③耳聋症:知柏地黄丸治疗氨基苷类药物引起的耳聋性症状44例,2丸/次,每日早晚各一次,温开水送服,用药2~5日痊愈32例(单纯性耳鸣16例,耳鸣伴眩晕者16例),用药5~10天后好转者10例(耳鸣伴眩晕者8例,耳鸣伴听力减退2例),用药15日以上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5.5%。
13.7 知柏地黄丸的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13.8 知柏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
13.9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知柏地黄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3.10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3.11 专家点评
1.(1)虚劳:症见颧红口干,多梦,梦中遗精,夜卧不宁,头晕心烦,五心潮热,小便黄少而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2)牙痛:症见颧红口干,潮热盗汗,遗精,腰痛,舌质红,脉细数者。(3)血淋:症见尿血日久,血色暗红,小便灼热涩痛,腰部酸痛,或潮热,或遗精,或虚烦,舌瘦干红,脉沉细弱。
2.应用指征:知柏地黄丸辨证要点是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主要见症为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盗汗,骨蒸潮热,颧红喉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不良反应:口服知柏地黄丸出现肛门周围痒,刺痛,痔疮发,大便带血,鼻腔粘膜渗血1例。
5.临床新用途:(1)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据报道,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效果显著。方法:单纯口服知柏地黄丸,9g/次;或其浓缩丸,8粒/次,3次/日,90日为1个疗程。效果: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6例,经用药1~2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外科检查及B超检查均证实肿块消失者)20例,有效者(较治疗前明显缩小)4例,无效者(治疗前后未见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92%。大部分患者在用药1个疗程后便产生疗效。(2)治疗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患者44例,取得显著的效果。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每日早、晚各1次,以温开水送服。效果:44例中,经用药2~5日,痊愈者32例(其中单纯性耳鸣16例,耳鸣伴眩晕者16例);经用药5~10日后,好转者10例(其中耳鸣伴眩晕者8例,耳鸣伴听力减退者2例);经用药15日以上,无效者(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者)2例。总有效率为95%。(3)治疗遗精: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肾虚失固型遗精36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29例,好转者5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45。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每日早、中、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劳累过度。20日为1个疗程。(4)治疗男性不育症: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男性不育症患者55例,经用药4~6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48例,无效者7例。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每日早、晚各服1次,以温开水送服。30日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即可见效。服药期间,宜戒房事。(5)治疗不射精症:采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不射精症患者12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9例,无效者3例。治愈率为75%。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20日为1个疗程。(6)治疗老年干燥症: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老年干燥症(口舌鼻干燥、便燥者)19例,经用药10~15日后,其中治愈者16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5%。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3~5日即可见效。(7)治疗糖尿病: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型糖尿病患者21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17例,好转者3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5%。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下。30日为1个疗程,服药10~15日,可收到明显的效果。(8)治疗肾病综合征:本病为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四大特点。肾病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多属“水肿”、“虚痨”、“腰痛”等范畴。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效果颇佳。用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15日为1个疗程。疗效: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16例,经用药2~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13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4%。一般用药1周左右开始收效。(9)治疗急性尿路感染:采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患者22例,经用药6~12日后,其中治愈者18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1%。用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3次/日,用温开水送服。(10)治疗顽固性盗汗: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中医学称顽固性盗汗为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而引起。故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收效较好。用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早、晚各服1次,10日为1个疗程。效果: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顽固性盗汗患者15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12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3%。(11)治疗反复发作性血精:据报道,运用知柏地黄丸化裁治疗反复发作性血精患者30例,7日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结果:30例中治愈者(临床症状消失,精液、前列腺液化验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11例;有效者(临床症状消失,精液、前列腺液化验正常,但在2~3个月后复发)13例;无效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精液、前列腺液化验亦不见明显好转)6例。治疗期间,忌酒类、辛辣之品,慎房事。(12)治疗绝经期综合征:据报道,用知柏地黄丸(汤)治疗绝经期综合征,心烦易怒者,加郁金、柴胡、川连;心悸失眠者或心神不宁,加枣仁、合欢皮、煅龙骨、煅牡蛎;头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者,加炙鳖甲、枸杞子、怀牛膝、地骨皮。半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80例中,临床治愈56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
13.12 备注
请仔细阅读介绍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