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珠黄散药典标准
2.1 品名
Zhuhuang San
2.2 处方
2.3 制法
以上二味,珍珠研成细粉,再用水飞法研成最细粉,然后与人T牛黄配研,过筛,混匀,制成1000g,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的粉末;气腥。
2.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碎块无色或淡绿色,半透明,有光泽,有时可见细密波状纹理(珍珠)。
(2)取本品0.2g,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处理5分钟,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猪去氧胆酸对照品、去氧胆酸对照品、鹅去氧胆酸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五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7:6)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牛胆粉对照药材10m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醋酸(20:25:3:2)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0.1g,加水5ml,超声处理5分钟,加甲醇至10ml,摇匀,离心,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牛磺酸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制成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甲醇-乙腈-水(5:3: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在105℃加热10分钟,喷以1%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6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B)。
2.7 含量测定
2.7.1 胆红素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1%冰醋酸溶液(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50nm。理论板数按胆红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2.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胆红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二氯甲烷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2.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50mg,精密称定,置25ml棕色量瓶中,精密加入二氯甲烷10ml,称定重量,置冰浴中超声处理(功率180W,频率42kHz)10分钟,放至室温,再称定重量,以二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1.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人工牛黄以胆红素(C33H36N4O6)计,不得少于3.10mg。
2.7.2 胆酸
取本品0.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醇适量,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乙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离心(转速为每分钟4000转)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2μl与10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醇-醋酸(20:25:3:2)10℃以下分层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距7cm,展开2次,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薄层色谱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460nm,测量供试品吸光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光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每1g含人工牛黄以胆酸(C24H40O5)计,不得少于26.0mg。
2.8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用于热毒内蕴所致的咽痛、咽部红肿、糜烂、口腔溃疡久不收敛。
2.9 用法与用量
取药少许吹患处,一日2~3次。
2.10 注意
忌食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2.11 贮藏
密封。
2.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珠黄散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Zhuhuangsan
3.2 标准编号
WS3-B-0803-91
3.3 处方
3.4 制法
以上二味,珍珠先研成细粉,再照水飞法(附录 7页)研成最细粉,然 后与牛黄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的粉末;气腥。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祛腐生生肌。没用于咽喉肿痛糜烂,口腔溃疡久不收 敛。
3.8 用法与用量
取药少许吹患处,一日 2~ 3次。
3.9 贮藏
密封。
4 珠黄散介绍
4.1 药品名称
4.2 药品汉语拼音
Zhuhuang San
4.3 剂型
散剂。
4.4 性状
珠黄散为淡黄色的粉末;气腥。
4.5 珠黄散的主要成份
4.6 珠黄散的药理作用
牛黄凉血治咽肿,腐烂、牙疳、口疳、口舌破溃,珍珠生肌敛疮,合以牛黄清热解毒。共奏清热解毒,化腐生肌之效。
4.7 珠黄散的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用于热毒内蕴所致的咽痛、咽部红肿、糜烂、口腔溃疡久不收敛。
4.8 珠黄散的用法用量
取药少许吹患处,一日2~3次。
4.9 注意
忌食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7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珠黄散
7.1 方名
7.2 组成
西黄1分,大朱砂1钱,珍珠3分,上滴乳石1钱,月石1分5厘,寸香3分,雄精1钱,儿茶1钱,大梅片2分,人中白(煅)1钱5分。
7.3 主治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珠黄散主治烂喉疳,肿腐,汤水难入者;并远年烂喉结毒,腐去蒂丁;及幼孩口疳、口糜。
7.4 制备方法
先将珠研极细,后入余药,俱研极细,瓷瓶收贮,勿令泄气。
10 《中国医学大辞典》引《局方》之珠黄散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功效
《中国医学大辞典》引《局方》之珠黄散具有化毒去腐,清热生肌。平疳化痰,清咽利膈,止痛之功效。
10.4 主治
《中国医学大辞典》引《局方》之珠黄散主治咽喉肿痛腐烂,牙疳口疳,梅毒上攻,蒂丁腐去,小儿痘瘄后余毒未消,口舌破碎。风痰火毒,喉痹,及小儿痰搐惊风。
10.5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吹入患处。
10.6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无声为度,密贮勿泄气。
10.7 用药禁忌
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10.8 附注
11 《家庭治病新书》之珠黄散
11.1 方名
11.2 组成
西黄5分,濂珠4分,黄连7分,硼砂7分,朱砂3分,冰片1分,麝香1分,西洋参1钱,儿茶8分,腰黄8分。
11.3 主治
11.4 用法用量
每服1-2分,银花汤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2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珠黄散
12.1 方名
12.2 组成
大黄3两,牵牛(炒)2两(共研为细粉,过罗,每5两细粉兑),牛黄1钱6分,朱砂3两,麝香4分,珍珠(粉)5分。
12.3 功效
12.4 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珠黄散主治小儿热盛,停食停乳,大便干燥,惊风抽搐。
12.5 用法用量
每服2分,温开水送下。3岁以下小儿酌减。
1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混和均匀,瓶装,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