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泌尿生殖器官瘘,包括粪瘘、尿瘘和子宫腹壁瘘等,是泌尿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是指生殖道与其邻近器官间有异常通道。导致泌尿生殖器官瘘的原因很多。以分娩损伤、妇科手术损伤为主,其次为上子宫托、上环、生殖器官癌肿放疗及生殖道癌肿晚期溃破等所致。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妇幼保健工作的完善及人们素质的提高,泌尿生殖器官瘘在发达国家逐渐减少。但在第三世界有些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医疗科技水平差、妇幼保健工作不完善,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仍在升高,影响着该国家兴衰、民族的兴旺,也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若不搞好预防工作,尤其是孕产妇的保健工作,则对提高民族的素质、国家的兴旺有一定影响,也影响妇女的心身健康,因此务必要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Hilton P,Ward A回顾地分析了尼日利亚东南部25年间(1970.1~1994.12)715例生殖器官瘘的患者。92.2%的病人是产科因素,其中6.9%为剖宫产所致。国内报道产时发生的瘘在90%左右。
子宫腹壁瘘是泌尿生殖器官瘘的一种,常是医源性损伤后感染所致,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由于阴道自身为有菌腔道,潜在的致病菌或非致病菌都有可能导致术后的内源性感染,而剖宫产可造成外源性感染,即使实行剖宫产术中或术后扩张宫口亦有可能造成上行性感染。化脓性附属器炎的手术进行不完全时或是在剖宫产术后发生炎症性粘连时,易形成术后瘘管。子宫腹壁瘘主要病变是子宫切口肌壁感染,组织坏死,使切口全层裂开,宫腔内容物流入腹腔,引起腹膜炎、腹壁切口感染,在子宫切口和腹壁切口间形成炎性通道,切口经久不愈。患者的症状是手术后(主要是剖宫产)2~40d左右腹壁切口疼痛、红肿、破溃、流脓,迁延不愈,形成腹壁切口瘘口等。诊断:用亚甲蓝稀释液200ml注入腹壁瘘口,见宫颈口内有蓝色液体流出;或自腹壁瘘管注入碘油,在子宫腔内放入探针指示,见腹部切口瘘管呈条状,似有部分造影剂进入子宫内,再经子宫注入碘油,见子宫呈双角状,输卵管未显影,未见明显造影剂通向瘘管,可诊断为腹壁子宫瘘。子宫腹壁瘘以手术治疗为主,也有非手术治疗成功的报道。薛朝军用中医中药治疗腹壁子宫瘘成功,王沿渊、谢玉珠用20%黄连溶液治疗子宫腹壁瘘治愈报道,张卓玉报道子宫腹壁瘘非手术治疗治愈2例。
12 手术步骤
1.切口 将瘘口周围的皮肤进行纵的纺缍形切开,将其切口边缘反转过来,间断缝合几针,使瘘孔的开口闭死。注意在不损伤瘘管的情况下,将其周围的皮下组织和脂肪层切开,达到肌鞘,最好纺缍形切口的上下部要包括旧刀口、旧瘢痕的全长直到腹直肌前鞘。
2.以瘘管为中心,对肌鞘进行纺缍形切开,将肌鞘纺缍形切口向上向下延长,在瘘管的上方或下方开腹。如果在瘘孔下方不能开腹时,只有在上方开腹,分离瘘管周围的粘连从前腹壁的反面进行。
3.达子宫后视瘘管大小,如瘘管不大,可切除瘘管修补子宫。如瘘管较大,切除瘘管后子宫无保留可能时,应切除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