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疬

中医病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zǐ mǔ lì

2 注解

子母疬为病名,即瘰疬大小不一者[1]。出自《医宗金鉴》卷六十四。《黄帝内经灵枢·寒热》:“寒热瘰疬,在于颈项者。”瘰疬又名鼠瘘鼠疮老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1]。小的为瘰,大的为疬[1]。多因肺肾阴虚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炼液为痰,或受风火邪毒,结于颈、项、腑、胯之间[1]。初起结块如豆,数目不等,无痛无热,后渐增大串生,久则微觉疼痛,结块粘连,推之不移,溃后脓汁稀薄,其中或夹有豆渣样物质,此愈彼起,久不收口,可形成窦道或漏管[1]。相当于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1]治法:初期宜疏肝解郁,软坚化痰,用逍遥散二陈汤加减或服消瘰丸[1]后期滋补肺肾为主,用六味地黄丸沙参麦冬[1]。如属风热结毒,应以祛风清热为主,佐以软坚散结,服防风清毒饮[1]。未溃者外用阳和解凝膏,已溃者外用丹药或生肌散[1]

3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2.
编辑:fengchuile 审核:sun

治疗子母疬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子母疬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子母疬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