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supplementary inhibitory medicine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4 关于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是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2]。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规律,就是君、臣、佐、使的配合[2]。《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君是指方中治疗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2]。臣是协助主药或加强主药功效的药物[2]。佐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抑制主药的毒性和峻烈之性或是反佐的药物[2]。使是引导各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各药的作用[2]。例如,麻黄汤是治疗伤寒表证的方剂,其中麻黄是君药,发汗解表;桂枝是臣药,协助麻黄解表;杏仁是佐药,助麻黄平喘;甘草是使药,调和诸药[2]。
目前,有把君臣佐使改为主药、辅药、佐药、引药的,这样更切近实用[2]。
在组方体例上,君药宜少,一般只用一味,若病情比较复杂,亦可用至二三味[3]。君药不宜过多,多则药力分散,而且互相牵制,影响疗效[3]。臣药可多于君药,佐药常常多于臣药,而使药则一二味足矣[3]。总之,在一首方剂中,君药是不可缺少的,而臣、佐、使是否均需具备,以及其药味的多少,则应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以及所选药物的作用来决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