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赭石
代赭石
(《本经》下品)
【释名】须丸(《本经》)、血师(《别录》)、土朱(《纲目》)、铁朱。
《别录》曰︰出代郡者名代赭;出姑幕者,名须丸。
时珍曰︰赭,赤色也。代,即雁门也。今俗呼为土朱、铁朱。《管子》云︰山上有赭,其下有铁。铁朱之名或缘此,不独因其形色也。
【集解】《别录》曰︰代赭生齐国山谷,赤红青色如鸡冠,有泽染爪甲不渝者良。采无时。
弘景曰︰是代郡城门下赤土也。江东久绝,俗用乃疏,而为仙方之要,与戎盐、卤碱皆是急须。
恭曰︰此石多从代州来,云山中采得,非城门下土也。今齐州亭山出赤石,其色有赤红青者。其赤者亦如鸡冠且润泽,土人惟采以丹楹柱,而紫色且暗,与代州出者相似,古来用之。今灵州鸣沙县界河北,平地掘深四、五尺得者,皮上赤滑,中紫如鸡肝,大胜齐、代所出者。
颂曰︰今河东京东山中亦有之。古方紫丸治小儿用代赭,云无真,以左顾牡蛎代使,乃知真者难得。今医家所用,多择取大块,其上纹头有如浮沤丁者为胜,谓之丁头代赭。《北山经》云︰少阳之山,中多美赭。《西山经》云︰石脆之山,灌水出焉。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郭璞注云︰赭,赤土也。今人以涂牛角,云辟恶。
时珍曰︰赭石处处山中有之,以西北出者为良。宋时虔州岁贡万斤。崔《外丹本草》云︰代赭,阳石也,与太一余粮并生山峡中。研之作朱色,可点书,又可罨金益色赤。张华以赤土拭宝剑,倍益精明,即此也。
【修治】曰︰凡使研细,以腊水重重飞过,水面上有赤色如薄云者去之。乃用细茶脚汤煮一伏时,取出又研一万匝。以净铁铛烧赤,下白蜜蜡一两,待化投新汲水冲之,再煮一、二十沸,取出晒干用。
时珍曰︰今人惟赤,以醋淬三次或七次,研,水飞过用,取其相制,并为肝经血分引用也。
《相感志》云︰代赭以酒醋煮之,插铁钉于内,扇之成汁。
【气味】苦,寒,无毒。别录曰︰甘。权曰︰甘,平。之才曰︰畏天雄、附子。干姜为之使。
【主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本经》)。带下百病,产难胞不出。堕胎,养血气,除五脏血脉中热,血痹血瘀。大人小儿惊气入腹,及阴痿不起(《别录》)。安胎健脾,止反胃吐血鼻衄,月经不止,肠风痔,泻痢脱精,尿血遗溺,夜多小便。小儿惊痫疳疾,金疮长肉(大明)。辟鬼魅(甄权)。
【发明】好古曰︰代赭入手少阴、足缺阴经。怯则气浮,重所以镇之。代赭之重,以镇虚逆。故张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用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半夏半斤,大枣十二枚。水一斗,煮六升,去滓,再煎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时珍曰︰代赭乃肝与包络二经血分药也,故所主治皆二经血分之病。昔有小儿泻后眼上,三日不乳,目黄如金,气将绝。有名医曰︰此慢惊风也,宜治肝。用水飞代赭石末,每服半钱,冬瓜仁煎汤调下,果愈。
【附方】旧二,新一十四。哮呷有声,卧睡不得︰土朱末,米醋调,时时进一、二服。(《普济方》)
伤寒无汗︰代赭石、干姜等分为末。热醋调涂两手心,合掌握定,夹于大腿内侧,温覆汗出,乃愈。(《伤寒蕴要》)
婴儿疟疾,无计可施︰代赭石五枚(红,醋淬),朱砂五分,砒霜一豆大,同以纸包七重,打湿煨干,入麝香少许为末。香油调一字,涂鼻尖上及眉心、四肢,神应。(《保幼大全》)
急慢惊风,吊眼撮口,搐搦不定。代赭石火烧醋淬十次,细研水飞,日干。每服一钱,或半钱,煎真金汤调下,连进三服。儿脚胫上有赤斑,即是惊气已出,病当安也。无斑点者,不可治。(《直指方》)
慢肝惊风︰方见发明。小肠疝气︰代赭石火醋淬,为末。每白汤服二钱。(《寿域方》)
肠风下血︰血师一两,火,米醋淬,尽醋一升,捣罗如面。每服一钱,白汤下。(《斗门》)
吐血衄血︰方同。
堕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钱,生地黄汁半盏调。日三、五服,以瘥为度。(《圣济录》)
妇人血崩︰赭石火醋淬七次,为末。白汤服二钱。(《普济方》)
赤眼肿闭︰土朱二分,石膏一分。为末。新汲水调敷眼头尾及太阳穴。(《直指方》)
牙宣有︰土朱、荆芥同研,揩之,三日。(《普济方》)
诸丹热毒︰土朱、青黛各二钱,滑石、荆芥各一钱,为末。每服一钱半,蜜水调下,仍外敷之。(《直指方》)
一切疮疖︰土朱、虢丹、牛皮胶等分。为末。好酒一碗冲之,澄清服。以渣敷之,干再上。(《朱氏集验方》)
百合病发,已汗下复发者。百合七个(擘破,泉水浸一宿),赭一两,滑石三两。泉水二钟,煎一钟,入百合汁,再煎一钟,温服。(《伤寒蕴要》)
【附录】玄黄石藏器曰︰出淄川、北海山谷土石中,如赤土、代赭之类,土人以当朱,呼为赤石,一名零陵,恐是代赭之类。味甘,平、温,无毒。主惊恐,身热邪气,镇心。久服令人眼明悦泽。
时珍曰︰此亦他方代赭耳,故其功效不甚相远也。
代赭石
- 代赭石【本草纲目】图文版
- 代赭石【矿物类中药】
- 代赭石【中草药图片】
- 代赭石【中药大全】
- 代赭石《本草备要》
- 代赭石《本草便读》
- 代赭石《本草乘雅半偈》
- 代赭石《本草乘雅半偈》
- 代赭石《本草崇原》
- 代赭石《本草崇原》
- 代赭石《本草从新》
- 代赭石《本草撮要》
- 代赭石《本草分经》
- 代赭石《本草分经》
- 代赭石《本草纲目》
- 代赭石《本草经解》
- 代赭石《本草经解》
- 代赭石《本草经解》
- 代赭石《本草蒙筌》
- 代赭石《本草求真》
- 代赭石《本草新编》
- 代赭石《本草新编》
- 代赭石《本草易读》
- 代赭石《本草易读》
- 代赭石《本草择要纲目》
- 代赭石《本草择要纲目》
- 代赭石《本经逢原》
- 代赭石《得配本草》
- 代赭石《冯氏锦囊秘录》
- 代赭石《顾松园医镜》
- 代赭石《汤液本草》
- 代赭石《药笼小品》
- 代赭石《药笼小品》
- 代赭石《药性切用》
- 代赭石《药征续编》
- 代赭石《药征续编》
- 代赭石《医学入门》
- 代赭石《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代赭石《长沙药解》
- 代赭石《长沙药解》
- 代赭石《中药学》
- 代赭石《中药学》
- 代赭石散《保健药膳》
- 代赭石散《保健药膳》
- 代赭石简介【中药基础】
- 旋复代赭石汤《删补名医方论》
- 旋复代赭石汤《伤寒寻源》
- 旋复代赭石汤《伤寒寻源》
- 旋复代赭石汤《医方考》
- 旋复代赭石汤《医述》
- 旋复代赭石证《医学摘粹》
- 旋覆代赭石汤《医宗金鉴》
- 旋复代赭石汤方《伤寒论》
- 旋复花代赭石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旋覆代赭石汤方《医宗金鉴》
- 代赭石的炮制方法【中药炮制】
- 太阳病旋复花代赭石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 太阳病旋复花代赭石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代赭石
- 代赭石【中医知识】
- 太阳病旋复花代赭石汤证【医案心得】
- 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用量宜小【医案心得】
- 人参配代赭石 肺病常用对药(9)【医案心得】
- 旋覆花配代赭石 肺病常用对药(11)【医案心得】
- 旋覆代赭石汤加味可治疗化疗诱发迟发性呕吐【中医知识】
《本草纲目》石部
- 玉
- 玉屑
- 白玉髓
- 青玉
- 珊瑚
- 马脑(玛瑙,文石,摩罗迦隶)
- 宝石
- 玻璃
- 水精
- 琉璃
- 云母
- 白石英
- 五色石英
- 紫石英
- 菩萨石
- 丹砂
- 水银
- 水银粉
- 粉霜
- 银朱
- 灵砂
- 雄黄
- 雌黄
- 石膏
- 理石
- 长石
- 方解石
- 滑石
- 不灰木
- 五色石脂
- 青石脂
- 黄石脂
- 白石脂
- 赤石脂
- 桃花石
- 炉甘石
- 井泉石
- 无名异
- 蜜栗子
- 石钟乳
- 孔公
- 殷
- 土殷
- 石脑
- 石髓
- 石脑油
- 石炭
- 锻石
- 石面
- 浮石
- 石芝
- 阳起石
- 磁石
- 玄石
- 代赭石
- 禹余粮
- 太一余粮
- 石中黄子
- 空青
- 曾青
- 绿青
- 扁青
- 白青
- 石胆
- 太白石(白石)
- 特生石
- 握雪石
- 砒石
- 土黄
- 金星石
- 婆娑石
- 礞石
- 花乳石
- 白羊石
- 金牙石
- 金刚石
- 砭石
- 越砥
- 姜石
- 麦饭石
- 水中白石
- 河砂
- 杓上砂
- 石燕
- 石蟹
- 石蛇
- 石蚕
- 石鳖
- 蛇黄
- 霹雳砧
- 雷墨
- 食盐
- 大盐
- 戎盐
- 胡盐
- 光明盐
- 卤碱
- 凝水石
- 玄精石
- 绿盐
- 盐药
- 朴硝
- 马牙硝
- 玄明粉
- 硝石
- 生硝
- 砂
- 硼砂
- 石硫黄
- 石硫赤
- 石硫青
- 矾石
- 绿矾
- 黄矾
- 汤瓶内碱
- 附录诸石二十七种
- 金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