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饭石
麦饭石
(宋《图经》)
【释名】时珍曰︰象形。
【集解】时珍曰︰李迅云︰麦饭石处处山溪中有之。其石大小不等,或如拳,或如鹅卵,或如盏,或如饼,大略状如握聚一团麦饭,有粒点如豆如米,其色黄白,但于溪间麻石中寻有此状者即是。古方云︰曾作磨者佳,误矣。此石不可作磨。若无此石,但以旧面磨近齿处石代之,取其有麦性故耳。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一切痈疽发背(时珍)。
【发明】颂曰︰大凡石类多主痈疽。世传麦饭石膏,治发背疮甚效,乃中岳山人吕子华秘方。裴员外啖之以名第,河南尹胁之以重刑,吕宁绝荣望,守死不传其方。取此石碎如棋子(炭火烧赤,投米醋中浸之,如此十次,研末筛细,入乳钵内,用数人更碾五、七日,要细腻如面)四两,鹿角一具(要生取连脑骨者,其自脱者不堪用,每二、三寸截之,炭火烧令烟尽即止,为末研细)二两,白蔹(生研末)二两。用三年米醋入银石器内,煎令鱼目沸,旋旋入药在内,竹杖子不住搅,熬一、二时久,稀稠得所,倾在盆内,待冷以纸盖收,勿令尘入。用时,以鹅翎拂膏,于肿上四围赤处尽涂之,中留钱大泄气。如未有脓即内消,已作头即撮小,已溃即排脓如湍水。若病久肌肉烂落,见出筋骨者,即涂细布上贴之,干即易,逐日疮口收敛。但中隔不穴者,即无不瘥。已溃者,用时先以猪蹄汤洗去脓血,故帛挹干,乃用药。其疮切忌手触动,嫩肉仍不可以口气吹风,及腋气、月经、有孕人见之,合药亦忌此等。初时一日一洗一换,十日后二日一换。此药要极细,方有效;若不细,涂之即极痛也。此方孙真《千金月令》已有之,但不及此详悉耳。又北齐马嗣明治杨遵彦背疮,取粗黄石如鹅卵大者,猛火烧赤,纳浓醋中,当有屑落醋中,再烧再淬,石至尽,取屑日干捣筛极细末,和醋涂之,立愈。刘禹锡《传信方》谓之炼石法,用敷疮肿无不验。
麦饭石
麦饭石
《本草纲目》石部
- 玉
- 玉屑
- 白玉髓
- 青玉
- 珊瑚
- 马脑(玛瑙,文石,摩罗迦隶)
- 宝石
- 玻璃
- 水精
- 琉璃
- 云母
- 白石英
- 五色石英
- 紫石英
- 菩萨石
- 丹砂
- 水银
- 水银粉
- 粉霜
- 银朱
- 灵砂
- 雄黄
- 雌黄
- 石膏
- 理石
- 长石
- 方解石
- 滑石
- 不灰木
- 五色石脂
- 青石脂
- 黄石脂
- 白石脂
- 赤石脂
- 桃花石
- 炉甘石
- 井泉石
- 无名异
- 蜜栗子
- 石钟乳
- 孔公
- 殷
- 土殷
- 石脑
- 石髓
- 石脑油
- 石炭
- 锻石
- 石面
- 浮石
- 石芝
- 阳起石
- 磁石
- 玄石
- 代赭石
- 禹余粮
- 太一余粮
- 石中黄子
- 空青
- 曾青
- 绿青
- 扁青
- 白青
- 石胆
- 太白石(白石)
- 特生石
- 握雪石
- 砒石
- 土黄
- 金星石
- 婆娑石
- 礞石
- 花乳石
- 白羊石
- 金牙石
- 金刚石
- 砭石
- 越砥
- 姜石
- 麦饭石
- 水中白石
- 河砂
- 杓上砂
- 石燕
- 石蟹
- 石蛇
- 石蚕
- 石鳖
- 蛇黄
- 霹雳砧
- 雷墨
- 食盐
- 大盐
- 戎盐
- 胡盐
- 光明盐
- 卤碱
- 凝水石
- 玄精石
- 绿盐
- 盐药
- 朴硝
- 马牙硝
- 玄明粉
- 硝石
- 生硝
- 砂
- 硼砂
- 石硫黄
- 石硫赤
- 石硫青
- 矾石
- 绿矾
- 黄矾
- 汤瓶内碱
- 附录诸石二十七种
- 金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