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采收
中药的采收
适宜采收期的寻找
合理采收中草药,对保证药材质量,保护和扩大药源,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劳动人民对中草药的采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春采茵陈夏采篙,知母黄芩全年刨,秋天上山挖桔梗,及时采收质量高”说明采收季节对保证中草药质量的重要性。但是中草药的合理采收,不但与采收季节有关,而且与中草药的种类、药用部分都有关。药用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同时也受气候、产地、土壤等多种因子的影响,因此采收时,不但要考虑中草药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还要考虑有效成分的含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药材。
要确定中草药的适宜采收期,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植物生长发育阶段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考虑,但这两个指标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研究,以确定适宜采收期。一般常见的有下述几种情况:
(一)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不显著。此时,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如蛔篙(ArtemisiaclnaBerg.)中含有的驱蛔成分山道年(Santonin),经沈阳地区采收经验,初步探索到山道年有两个含量高峰期。因此,含量高峰期即为蛔蒿的适宜采收期。
第一高峰期在营养期,叶中山道年含量可达2.4%,高峰期持续4~5天,沈阳地区为7月16日左右,过此期间含量迅速下降。第二高峰期为开花前期,蕾中含量为2.4%,高峰期持续一周左右,沈阳地区为8月25日至9月1日左右,过此期间含量迅速下降,含量高峰期,蛔蒿花蕾的顶端由尖而长变为圆而钝,颜色由绿色变为黄绿,手握已不发粘,此时采收最为适宜。又如在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甘草甜素(Glycyrrhlzin)的含量测定,故甘草应在开花前期采收为宜。
(二)有效成分含量高峰与药用部份产量高峰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即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X有效成份%含量,总量最大值时,即为适宜采收期。
例如强心新药灰色糖芥(ErysimumcanescenSRoth.)的地上部分,强心甙总含量在花谢及种子形成期最高,所以应当在此时期采收。有时,利用绘制含量与产量曲线图,由二曲线的相交点直接找到适宜采收期。如薄荷(Menthahap1ocalyxBriq.)在花蕾期挥发油含量最高,而叶的产量高峰却在花后期。
若将二曲线图中的产量高峰与含量高峰以同一座标高度表示。二曲线交点之对应点人,即为适宜采收期。此外,有些中草药中除含有效成分外,尚含毒性成分,则采收时亦应予以考虑。如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照山白(Rh0dodendronmicranthumTurcz。)叶中有效成分总黄酮和毒性成分QIN木毒素含量与生长季节的关系。照山白的叶在6、7、8三个月生长最旺盛,产量最高,但此时总黄酮含量最低而QIN木毒素(GrayanotoxinⅠ)含量却最高,故以往在此期间采叶似不合理,5、9、10三个月份叶的产量虽稍低,但总黄酮含量较高,QIN木毒素含量较低,似在此期间采集为宜,至于何月为最适宜采收期,应根据叶产量,总黄酮含量,浸木毒素含量三着的数据,综合考虑确定。
一般原则
用有效成分含量或有效成分总量来指导中草药的采收,虽然比较合理,但还需要做大量的科研工作,同时很多中草药有效成分目前尚未明了,因此,利用传统的采药经验及根据各种药用部分的生长特点,分别掌握合理的采收季节,仍是十分重要的。
(一)根和根茎类: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但也有例外情况,如柴胡、明党参在春天采较好,孩儿参则在夏季采集较好,延胡索立夏后地上部分枯萎,不易寻找,故多在谷雨和立夏之间采挖。
(二)叶类和全草: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将开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但桑叶需经霜后采收,枇杷叶、银杏叶需落地后收集。
(三)树皮和根皮: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含量既高,也易于剥离。根皮多在秋季采收。因为树皮、根皮的采收,容易损害植物生长,应当注意采收方法。有些干皮的采收可结合林木采伐来进行。
(四)花类:一般在花开放时采收。有些则于花蕾期采收,如槐米、蛔篙、丁香等。此外如除虫菊,宜在花头半开放时采收,红花则在花冠由黄变橙红时采收为宜。
(五)果实、种子:应在已成熟或将成熟时采收,少数用未成熟的果实,如积实。种子多应在完全成熟后采收。
(六)菌、藻、孢粉类药材:各自情况不一,如麦角在寄主(黑麦等)收割前采收,生物碱含量较高,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应在子实体刚成熟期采收,过迟则孢子飞散。
(七)动物类:昆虫类药材,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以卵鞘入药的,如桑螵蛸,则三月收集,过时则虫卵孵化成虫影响药效,以成虫人药的,均应在活动期捕捉,有翅昆虫,在清晨露水未干时便于捕捉,两栖动物如蛤士膜,则于秋末当其进入”冬眠期”时捕捉;鹿茸须在清明后适时采收,过时则角化。
注意事项
(一)扩大药用部分:如杜仲为乔木,药用树皮,通过对树皮、树枝、叶及种子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枝、叶中也含有与树皮相似成分,可代杜仲皮入药,蛔篙原用花蕾,但经试验,养期叶中也含有山道年,含量与花蕾相似,也可药用,浙贝母花制成流浸膏或浸膏片,可代浙贝母入药。动物类药材中有以僵蛹代僵蚕等
(二)保护野生药源
1.计划采药,不要积压浪费,有些中草药,如铃兰,久贮易失效。
2.合理采收,只用地上部份看要留根,一般要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动物药材如以锯茸代砍茸,活麝取香等。
3.封山育药,有条件的地方,在查清当地药源和实际需要之后,把所属山地分区轮采,实行封山育药。
采收
- 中药的采收【本草纲目】
- 川芎采收加工【中药种贮】
- 如何采收中药【中药种贮】
- 怎样采收鹿茸【中药种贮】
- 丹参种植及采收【中药种贮】
- 甘草的采收加工【中药种贮】
- 麦冬的采收加工【中药种贮】
- 板蓝根采收与加工【中药种贮】
- 高良姜的采收加工【中药种贮】
- 广藿香的采收加工【中药种贮】
- 龙芽草的采收加工【中药种贮】
- 蒲公英的采收加工【中药种贮】
- 山茱萸的采收加工【中药种贮】
- 酸枣仁的采收加工【中药种贮】
- 中药材采收的方法【中药种贮】
- 桑白皮的栽培与采收【中药种贮】
- 五倍子的采收和留种【中药种贮】
- 五加皮的采收与加工【中药种贮】
-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中药种贮】
- 中药一般的采收原则【中药种贮】
- 各类中药材采收有技巧【中药基础】
- 菌类中药的采收与加工【中药种贮】
- 拒绝掠夺式采收 濒危的中药资源需要保护【中药资源】
- 世卫组织编写青蒿种植和采收质量管理规范【中药认证】
- 世界卫生组织专著:青蒿种植和采收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
- 青蒿种植采收有了国际标准——世卫组织出台“青蒿种植和采收质量管理规范”【中药认证】
采收
- 连翘的采收【中医知识】
- 当归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鹿茸采收技术【中医知识】
- 中药采收原则【中医知识】
- 百部的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半枝莲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穿心莲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春砂的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秋季采收正适时【中医知识】
- 三七的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远志的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中药材采收技巧【中医知识】
- 白术的采收及加工【中医知识】
- 茯苓的采收和加工【中医知识】
- 贡菊采收加工技术【中医知识】
- 花类中药材的采收【中医知识】
- 秋季采收的中药材【中医知识】
- 水蛭的药用与采收【中医知识】
- 西红花的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采收中草药应注意啥【中医知识】
- 广金钱草的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秋季怎样采收中药材【中医知识】
- 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期【中医知识】
- 关于沉香的采收与加工【中医知识】
- 关于麦冬的采收与加工【中医知识】
- 菌类中药的采收与加工【中医知识】
- 马钱的采收加工及用途【中医知识】
- 秋季采收的几种中药材【中医知识】
- 如何正确采收加工茯芩【中医知识】
- 适宜秋季采收的中药材【中医知识】
- 夏季采收加工的中药材【中医知识】
- 玉竹的采收加工及用途【中医知识】
- 部分中药采收季节参考表【中医知识】
- 番红花的采收与加工方法【中医知识】
- 各种规格桂皮的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关于广藿香的采收与加工【中医知识】
- 几种果用药材的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守宫木的采收及贮藏技术【中医知识】
- 四种树皮药材的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无公害金银花的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西洋参的采收和加工方法【中医知识】
- 药材变“宝”采收有技巧【中医知识】
- 野生中草药的采收与加工【中医知识】
- 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的寻找【中医知识】
- 采收时节直接影响药材品质【中医知识】
- 地黄的高产栽培技术与采收【中医知识】
- 冬珊瑚的种子采收保鲜技术【中医知识】
- 果实和种子类中药材的采收【中医知识】
- 几种根茎药材的采收与加工【中医知识】
- 六种当令中药材的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蒲公英采收加工及医疗作用【中医知识】
- 宜在夏秋采收加工的中药材【中医知识】
- 鱼腥草的采收加工及其用途【中医知识】
- 适于春夏采收的10种中药材【中医知识】
- 丹皮、白芍、酸枣仁采收与加工【中医知识】
- 灵芝、猴头、黑木耳的采收与加【中医知识】
- 优质中草药的采收与初加工方法【中医知识】
- 宜在冬季采收的野生种子类中药材【中医知识】
- 中草药种植的注意事项与采收时期【中医知识】
- 适宜秋冬季采收的野生根茎类中药材【中医知识】
- WHO出台青蒿种植和采收质量管理规范【中医知识】
- 秋种红花严把选地、播种、管理、采收关【中医知识】
- 中草药种植系列五:《适时采收、产地加工》【中医知识】
- 千斤拔、广豆根、防已三种根部药材的采收加工【中医知识】
- 世界卫生组织专著:青蒿种植和采收质量管理规范【中医知识】
- 几种当令种子药材采收加工(吴茱萸、吴芋、茶辣)【中医知识】
-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研究表明:骆驼蓬7月采收最佳【中医知识】
- 中药材最佳采收期与药性的关系——中药学是时空统一的科学【中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