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黄

竹黄

(宋《开宝》)

【释名】竹膏。

志曰︰天竺黄生天竺国。今诸竹内往往得之。人多烧诸骨及葛粉等杂之。

大明曰︰此是南海边竹内尘沙结成者。

宗奭曰︰此是竹内所生,如黄土著竹成片者。

时珍曰︰按︰吴僧赞宁云︰竹黄生南海镛竹中。此竹极大,又名天竹。其内有黄,可以疗疾。本草作天竺者,非矣。竹亦有黄。此说得之。

【气味】甘,寒,无毒。

大明曰︰平。伏粉霜。

【主治】小儿惊风天吊,去诸热,镇心明目,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开宝》)。治中风痰壅,猝失音不语,小儿客忤痫疾(大明

【发明】宗奭曰︰天竹黄凉心经,去风热。作小儿药尤宜,和缓故也。

时珍曰︰竹黄出于大竹之津气结成,其气味功用与竹沥同,而无寒滑之害。

【附方】新一。

小儿惊热︰天竹黄二钱,雄黄、牵牛末各一钱,研匀,面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汤下。(钱乙方)

木部相关仙人杖 爆竹 山白竹(小白竹) 竹实 慈竹箨 慈竹沥 苦竹沥 竹沥 淡竹沥 竹茹

竹黄

《本草纲目》木部

本草相关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