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烦躁
东垣云∶火入于心则烦,入于肾则躁,皆心火为之。盖火旺则金烁水亏,故心肾合而为躁也,宜用。凡痘疮盛作之时,必令心火有所导引,苟或毒瓦斯出而未尽,遂生烦躁,以生汤,或饮之亦可。若津液不足,虚烦不得卧者,活人。此症多因脾胃气虚,或服克伐之剂所致,但当调补中气为善。
一小儿患此,饮冷不止,或作胀痛,余谓胃火所致,用、芹菜汁而顿愈。
一小儿烦躁作渴,饮冷不止,先君谓脾胃热毒,用犀角而愈。后复作,喜饮热汤,面目赤色,用而痊,惟倦怠少食,用而愈。
一小儿贯脓之际,烦躁不宁,肝脾脉数,用圣济犀角地,一剂稍止,用加牡丹皮而止,又二剂浆渐贯,却用,倍用参、 、归、术而靥。
一小儿痘将贯脓,烦躁面赤,脉数大而虚,此气血虚也,先用参 ,又用而愈。
一小儿出痘烦躁作渴,面赤口干,脉洪而大,按之无力,两尺为甚,此禀肾不足,阴虚而火动也,用大剂料加五味子,煎与恣饮,诸症顿减,乃佐以,二剂痘齐,乃用参 而靥。
一小儿出痘烦躁,作渴饮汤,面目赤色,脉数无力,两尺为甚,此禀足三阴虚也,用及地料加五味子大剂,始末服而靥。
一男子出痘,烦躁作渴,虚症不能悉举,先君用益气汤、料加五味子,各三十余剂,更用人参五斤煎汤代茶,饮两月余而靥;又用参、 、归、术各数斤,半载始能步履,得元气充实,且慎调摄而痊。
一小儿十五岁,痘将愈而烦躁,脉数而无力,劳则益甚,且无寐,或惊悸,余用归脾、补中二汤渐愈。后因劳仍作,或用四物、化痰之剂,前症益甚,更发热恶寒头晕而殁。
一小儿痘愈后,烦躁面赤,脉洪大,按之如无,余谓血虚,朝用,夕用将愈。因饮食过多,功课劳心,吐泻腹痛,头晕恶寒,反服,发热如炙,汗出如雨,手足并冷而殁。
活人酸 治痘疹虚烦,惊悸不得眠。
酸枣仁(炒) 甘草(炙) 知母(炒) 白茯苓 麦门冬(去心) 川芎 干姜(炒。各三分)
上水煎温服,儿大倍之。
上水二盏,先煮栀子一盏,内豆豉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得快吐,即止后服。
熟地黄 黄 (炒) 黄柏(以下俱炒黑) 黄芩 生地黄上每服三五钱,水煎。
治气血俱虚,或用克伐之剂,脾胃虚损,肌肉消瘦,发热恶寒,饮食少思等症。(方见顶陷灰白)
(方见痘发热属阴阳)
圣济(方见顶陷心烦)
(即,方见痘痈)
(方见痘发热属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