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魏
阿魏
(《唐本草》)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阿虞(《纲目》)、熏渠(《唐本》)、时珍曰︰夷人自称曰阿,此物极臭,阿之所畏也。
波斯国呼为阿虞,天竺国呼为形虞,《涅经》谓之央匮。蒙古人谓之哈昔泥,元时食用以
【集解】恭曰︰阿魏生西番及昆仑。苗叶根茎酷似白芷,捣根汁,日、煎作饼者为上。
截根穿曝干者为次。体性极臭而能止臭,亦为奇物也。又婆罗门云︰熏渠即是阿魏,取根汁曝之如胶,或截根晒干,并极臭。西国持咒人禁食之。常食用之,云去臭气。戎人重此,犹俗中贵胡椒,巴人重负也。
曰︰按︰《广志》云︰生昆仑国。是木津液,如桃胶状。其色黑者不堪,其状黄散者为上。云南长河中亦有,与舶上来者滋味相似一般,只无黄色。
颂曰︰今惟广州有之,云是木膏液滴酿结成,与苏恭所说不同。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阿魏木,生波斯国及伽那国(即北天竺也)。木长八、九尺,皮色青黄。三月生叶,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摩伽陀僧言︰取其汁和米、豆屑合酿而成。其说与广州所生者相近。同而差淡薄,但无汁膏尔。
是也。木者出南番,取云出火州及沙鹿、海牙国者,草高尺许,根株独立,枝叶如盖,臭气逼人,生取其汁名阿魏。出三佛齐及暹逻国者,树不甚高,土人纳竹筒于树内,脂满其中,冬月破筒取之。
或云其脂最毒,人不敢近。每采时,以羊系于树下,自远射之。脂之毒著羊,羊毙即为阿魏。
观此,则其有二种明矣。盖其树低小如枸杞、牡荆之类,西南风土不同,故或如草如木也。
系羊射脂之说,俗亦相传,但无实据。谚云︰黄芩无假,阿魏无真。以其多伪也。刘纯诗云︰阿魏无真却有真,臭而止臭乃为珍。
以半铢安熟铜器中一宿,至明沾阿魏处白如银,永无赤色;第一夜,至明如鲜血色;第三将一铢安于柚树上,树立干,便是器上,过入药。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除邪鬼蛊毒(《唐本》)。治风邪鬼疰,心腹中冷(李)。传尸冷气,辟明)。解自死牛、羊、马肉诸毒
【发明】炳曰︰阿魏下细虫,极效。
时珍曰︰阿魏消肉积,杀小虫,故能解毒辟邪,治疟、痢、疳、劳、尸注、冷痛诸症。
按︰王《百一选方》云︰夔州谭逵病疟半年。故人窦藏叟授方︰用真阿魏、好丹砂各一两,研匀,米糊和,丸皂子大。每空心人参汤化服一丸,即愈。世人治疟,惟用常山、砒霜毒黄连、木香汤下,疟、痢亦多起于积滞故尔。
【附方】新十。
辟鬼除邪︰阿魏枣许为末,以牛乳或肉汁煎五、六沸服之。至暮,以乳服安息香枣许。
久者不过十日。忌一切菜。孙侍郎用之有效。(唐崔行功《纂要》)
恶疰腹痛不可忍者︰阿魏末,热酒服一、二钱,立止。(《永类钤方》)
尸疰中恶︰近死尸,恶气入腹,终身不愈。
用阿魏三两。每用二钱,拌面裹作馄饨十余枚,煮熟食之,日三。服至三、七日,永除。
忌疝疼痛︰败精恶血,结在阴囊所致。用阿魏二两(醋和荞麦面作饼裹之煨熟),大槟榔二枚钻孔,溶乳香填满,亦以荞面裹之煨熟,入砂末一钱,赤芍药末一两,糊丸梧桐子大。每食前,酒下三十丸。(危氏《得效方》)。
小儿盘肠内吊,腹痛不止︰用阿魏为末,大蒜半瓣炮熟研烂和丸麻子大。每艾汤服五丸。(《总微论》)。
脾积结块︰鸡子五个,阿魏五分,黄蜡一两,同煎化,分作十服。每空心细嚼,温水送下。诸物不忌,腹痛无妨。十日后大便下血,乃积化也。(《保寿堂经验方》)。
痞块有积︰阿魏五钱,五灵脂(炒烟尽)五钱,为末,以黄雄狗胆汁和,丸黍米大。空心唾津送下三十丸。忌羊肉、醋、面。(《扶寿精方》)。
胭脂各一豆大,研匀,以蒜膏和,覆虎口上,男左女右。(《圣济总录》)
臭黄等分,为末,糊丸绿豆大。每棉裹一丸,随左右插入耳中,立效。(《圣惠方》)
阿魏
- 阿魏【本草纲目】图文版
- 阿魏【中国药典】
- 阿魏【中药大全】
- 阿魏【中药图谱】
- 阿魏《本草备要》
- 阿魏《本草便读》
- 阿魏《本草乘雅半偈》
- 阿魏《本草乘雅半偈》
- 阿魏《本草从新》
- 阿魏《本草撮要》
- 阿魏《本草分经》
- 阿魏《本草分经》
- 阿魏《本草纲目》
- 阿魏《本草蒙筌》
- 阿魏《本草求真》
- 阿魏《本草图经》
- 阿魏《本草图经》
- 阿魏《本草新编》
- 阿魏《本草新编》
- 阿魏《本草易读》
- 阿魏《本草易读》
- 阿魏《本草择要纲目》
- 阿魏《本草择要纲目》
- 阿魏《本经逢原》
- 阿魏《得配本草》
- 阿魏《冯氏锦囊秘录》
- 阿魏《海药本草》
- 阿魏《雷公炮制药性解》
- 阿魏《雷公炮炙论》
- 阿魏《雷公炮炙论》
- 阿魏《千金翼方》
- 阿魏《外科全生集》
- 阿魏《新修本草》
- 阿魏《药性切用》
- 阿魏《医学入门》
- 阿魏《玉楸药解》
- 阿魏《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阿魏《证类本草》
- 阿魏《证类本草》
- 阿魏《中药学》
- 阿魏酸【中药成分】
- 阿魏酸【中药成分】
- 阿魏丸《博济方》
- 阿魏丸《妇人大全良方》
- 阿魏丸《仁术便览》
- 土阿魏【中药大全】
- 香阿魏【中药大全】
- 阿魏侧耳【中药大全】
- 大阿魏丸《博济方》
- 小阿魏丸《仁术便览》
- 阿魏化痞膏【中国药典】
- 阿魏良姜丸《洪氏集验方》
- 阿魏良姜丸《洪氏集验方》
- 神效阿魏散《仁术便览》
- 通气阿魏圆《中藏经》
- 撞气阿魏丸《冯氏锦囊秘录》
- 撞气阿魏丸《仁术便览》
- 撞气阿魏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撞气阿魏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识别真假阿魏【中药鉴别】
- 阿魏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别】
- 阿魏化痞膏的制作【膏药制作】
- 二十五味阿魏胶囊【经络肢体病症中成药】
- 干漆(附:阿魏)《中药学》
- 阿魏酸哌嗪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中药研究】
- 甘遂大戟巴豆牵牛芫花葶苈阿魏商陆姜黄郁金《轩岐救正论》
- 甘遂大戟巴豆牵牛芫花葶苈阿魏商陆姜黄郁金《轩岐救正论》
阿魏
《本草纲目》木部
- 柏
- 柏实
- 柏叶
- 柏枝
- 柏脂
- 柏根白皮
- 松
- 松脂
- 松节
- 松叶
- 松花
- 松根白皮
- 松木皮
- 杉
- 杉木
- 杉皮
- 杉叶
- 杉子
- 桂
- 菌桂
- 天竺桂
- 月桂
- 木兰
- 辛夷
- 沉香
- 蜜香
- 丁香
- 檀香
- 白旃檀
- 紫檀香
- 降真香
- 楠
- 樟
- 钓樟
- 乌药
- 乌药根
- 乌药叶(乌药嫩叶)
- 乌药子
- 兜娄婆香
- 必栗香
- 枫香脂
- 薰陆香
- 没药
- 骐竭
- 质汗
- 安息香
- 苏合香
- 詹糖香
- 笃耨香
- 龙脑香
- 樟脑
- 阿魏
- 芦荟
- 胡桐泪
- 返魂香
- 柏木
- 檀桓
- 小柏
- 黄栌
- 浓朴
- 杜仲
- 杜仲皮
- 杜仲芽
- 椿樗
- 漆
- 干漆
- 漆叶
- 漆子
- 漆花
- 梓
- 梓白皮
- 梓叶
- 楸
- 楸木白皮
- 楸叶
- 桐
- 桐叶
- 桐木皮
- 桐花
- 梧桐
- 罂子桐
- 桐子油
- 海桐
- 海桐木皮
- 刺桐花
- 楝
- 楝实
- 楝根,楝木皮
- 楝花
- 楝叶
- 槐
- 槐实
- 槐花
- 槐叶
- 槐枝
- 槐木皮,槐根白皮
- 槐胶
- 檀
- 荚
- 秦皮
- 合欢
- 合欢木皮
- 皂荚
- 皂荚子
- 皂荚刺(天丁)
- 皂荚木皮,皂荚根皮
- 皂荚叶
- 肥皂荚
- 无患子
- 栾华
- 无食子(没石子)
- 诃黎勒(诃子)
- 婆罗得
- 榉
- 榉木皮
- 榉叶
- 柳(杨柳)
- 柳华(柳絮)
- 柳叶
- 柳枝,柳根白皮
- 柳胶
- 柽柳
- 水杨
- 白杨
- 白杨木皮
- 白杨枝
- 白杨叶
- 棣杨
- 松杨
- 榆
- 榆白皮(榆皮)
- 榆叶
- 榆花
- 榆荚仁
- 朗榆
- 芜荑
- 苏方木(苏木)
- 乌木
- 桦木
- 桦木皮
- 桦木脂
- 戾木
- 榈木
- 棕榈
- 潭木
- 柯树
- 乌木
- 乌木根白皮
- 乌木叶
- 乌木油
- 巴豆
- 大风子
- 海红豆
- 相思子
- 猪腰子
- 石瓜
- 桑
- 桑根白皮
- 桑皮中白汁
- 桑椹(文武实)
- 桑叶
- 桑枝
- 桑柴灰
- 柘
- 楮
- 楮实,楮桃
- 楮叶
- 楮枝茎
- 楮树白皮
- 楮皮间白汁
- 枳
- 枳实
- 枳壳
- 枳根皮
- 枳嫩叶
- 枸橘
- 栀子
- 酸枣
- 白棘
- 蕤核
- 蕤核仁
- 山茱萸
- 山茱萸实
- 胡颓子
- 金樱子
- 郁李
- 郁李核仁
- 郁李根
- 鼠李
- 鼠李子
- 鼠李皮
- 女贞
- 女贞实
- 女贞叶
- 冬青
- 枸骨
- 卫矛
- 山矾
- 似山矾
- 南烛
- 五加(五加追风,五佳,五花)
- 五加皮
- 枸杞
- 枸杞苗
- 枸杞地骨皮
- 枸杞子
- 溲疏
- 杨栌
- 石南
- 石南叶
- 石南实(鬼目)
- 牡荆
- 牡荆实
- 牡荆叶
- 牡荆根
- 牡荆沥
- 蔓荆
- 蔓荆实
- 栾荆
- 栾荆子
- 石荆
- 紫荆
- 紫荆木,紫荆皮
- 木槿
- 木槿皮,木槿根
- 木槿花
- 木槿子
- 扶桑
- 木芙蓉
- 木芙蓉叶,木芙蓉花
- 山茶
- 山茶花
- 山茶子
- 蜡梅
- 伏牛花
- 密蒙花
- 木绵
- 柞木
- 黄杨木
- 不凋木
- 卖子木(买子木)
- 木天蓼
- 放杖木
- 接骨木
- 灵寿木
- 吻头木
- 木麻
- 大空木
- 茯苓
- 赤茯苓
- 茯苓皮
- 茯神
- 琥珀
- 珀
- 猪苓
- 雷丸
- 桑上寄生(寄屑,寓木)
- 松萝
- 枫柳
- 桃寄生
- 柳寄生
- 占斯
- 石刺木
- 竹
- 竹叶
- 淡竹叶
- 苦竹叶
- 竹根
- 淡竹根
- 苦竹根
- 甘竹根
- 淡竹茹
- 苦竹茹
- 竹茹
- 淡竹沥
- 竹沥
- 苦竹沥
- 慈竹沥
- 慈竹箨
- 竹实
- 山白竹(小白竹)
- 爆竹
- 竹黄
- 仙人杖
- 鬼齿(鬼针)
- 淮木
- 城东腐木
- 东家鸡栖木
- 古厕木
- 古榇板
- 震烧木
- 河边木
- 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