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槟榔
(《别录》中品)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宾门(李当之《药对》)、仁频
时珍曰︰宾与郎皆贵客之称。稽含《南方草木状》言︰交广人凡贵胜族客,必先呈此果。
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则槟榔名义,盖取于此。雷《炮炙论》谓尖者为槟,圆者为榔,亦似强说。又颜师古注《上林赋》云︰仁频即槟榔也。
诜曰︰闽中呼为橄榄子。
【集解】《别录》曰︰槟榔生南海。
弘景曰︰此有三、四种︰出交州者,形小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味涩;又有大者名猪槟榔。皆可作药。小者名子,俗呼为槟榔孙,亦可食。
恭曰︰生交州、爱州及昆仑。
颂曰︰今岭外州郡皆有之。木大如桄榔,而高五、七丈,正直无枝,皮似青桐,节似桂枝。叶生木颠,大如盾头,又似芭蕉叶。其实作房,从叶中出,旁有刺若棘针,重叠其下。
一房数百实,如鸡子状,皆有皮壳。其实春生,至夏乃熟,肉满壳中,色正白。苏恭言其肉极易烂,不经数日。今入北者,皆先以灰煮熟,焙熏令干,始可留久也。小而味甘者,名山槟榔。大而味涩核亦大者,名猪槟榔;最小者名子。雷氏言尖长而有紫纹者名槟,圆大而矮者名榔,榔力大而槟力小。今医家亦不细分,但以作鸡心状、正稳心不虚、破之作锦纹者为佳尔。岭南人啖之以当果食,言南方地湿,不食此无以祛瘴疠也。生食其味苦涩,得扶留藤与瓦屋子灰同咀嚼之,则柔滑甘美也。刘恂《岭表录异》云︰真槟榔来自舶上,今交广生者皆大腹子也,彼中悉呼为槟榔。或云︰槟榔难得真者,今贾人所货者,皆是大腹槟榔也,与槟榔相似,但茎、叶、干小异尔,连皮收之。
时珍曰︰槟榔树初生若笋竿积硬,引茎直上。茎干颇似桄榔、椰子而有节,旁无枝柯,条从心生。端顶有叶如甘蕉,条派开破,风至则如羽扇扫天之状。三月叶中肿起一房,因自拆裂,出穗凡数百颗,大如桃李。又生刺重累于下,以护卫其实。五月成熟,剥去其皮,煮其肉而干之。皮皆筋丝,与大腹皮同也。按︰汉喻益期与韩康伯笺云︰槟榔,子既非常,木亦特异。大者三围,高者九丈。叶聚树端,房构叶下。华秀房中,子结房外。其擢穗似禾,其缀实似谷。其皮似桐而浓,其节似竹而概。其内空,其外劲。其屈如伏虹,其申如缒绳;本不大,末不小;上不倾,下不斜。调直亭亭,千百如一。步其林则寥朗,庇其阴则萧条。
信可长吟远想。但性不耐霜,不得北植。必当遐树海南,辽然万里。弗遇长者之目,令人恨深也。又《竺法真罗山疏》云︰山槟榔一名子,生日南,树似榈而小,与槟榔同状。一丛十余干,一干十余房,一房数百子。子长寸余,五月采之,味近苦甘。观此,则山槟榔即子,猪槟榔即大腹子也。苏颂以味甘者为山槟榔,涩者为猪槟榔,似欠分明。
槟榔子
【修治】曰︰头圆矮毗者为榔,形尖紫纹者为槟。槟力小,榔力大。凡使用白槟及存坐稳正、心坚有锦纹者为妙。半白半黑并心虚者,不入药用。以刀刮去底,细切之。勿令经火,恐无力。若熟使,不如不用。
时珍曰︰近时方药亦有以火煨焙用者。然初生白槟榔,须本境可得。若他处者,必经煮熏,安得生者耶?又槟榔生食,必以扶留藤、古贲灰为使,相合嚼之,吐去红水一口,乃滑美不涩,下气消食。此三物相去甚远,为物各异,而相成相合如此,亦为异矣。俗谓“槟榔为命赖扶留”以此。古贲灰即蛎蚌灰也。贲乃蚌字之讹。瓦屋子灰亦可用。
【气味】苦、辛,温,涩,无毒。甄权曰︰味甘,大寒。
大明曰︰味涩。
弘景曰︰交州者味甘,广州者味涩。
曰︰白者味甘,赤者味苦。
元素曰︰味辛而苦,纯阳也。无毒。
诜曰︰多食亦发热。
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道;敷疮,生肌肉止痛;烧灰,敷口吻白疮(苏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胸中气,下水肿,治心痛积聚(甄权)。
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症结(大明)。
主贲豚膀胱诸气,五膈气,风冷气,香港脚,宿食不消古)。
【发明】元素曰︰槟榔味浓气轻,沉而降,阴中阳也。苦以破滞,辛以散邪,泄胸中至高之气,使之下行,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极,故治诸气、后重如神也。
时珍曰︰按︰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熏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谓“红潮登颊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祛痰”也。三曰饥能使之饱。四曰饱能使之饥。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又且赋性疏通而不泄气,禀味严正而更有余甘,有是德故有是功也。又按︰吴兴章杰《瘴说》云︰岭表之俗,多食槟榔,日至十数。夫瘴疠之作,率因饮食过度,气痞积结,而槟榔最能下气消食去痰,故人狃于近利,而暗于远患也。夫峤南地热,四时出汗,人多黄瘠,食之则脏器疏泄,一旦病瘴,不敢发散攻下,岂尽气候所致,槟榔盖亦为患,殆未思尔。又东阳卢和云︰闽广人常服槟榔,云能祛瘴。有瘴服之可也,无瘴而服之,宁不损正气而有开门延寇之祸乎?南人喜食此果,故备考诸说以见其功过焉。又朱晦庵《槟榔诗》云︰忆昔南游日,初尝面发红。药囊知有用,茗碗讵能同?蠲疾收殊效,修真录异功。三彭如不避,糜烂七非中。亦与其治疾杀虫之功,【附方】旧十一,新十五。
痰涎为害︰槟榔为末,白汤每服一钱。(《御药院方》)
呕吐痰水︰白槟榔一颗(煨热),橘皮二钱半(炙)。为末。水一盏,煎半盏,温服。(《千金》)
醋心吐水︰槟榔四两,橘皮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空心生蜜汤调下。(《梅师方》)
伤寒痞满汤下。(《宣明方》)
伤寒结胸已经汗、下后者︰槟榔二两,酒二盏,煎一盏,分二服。(庞安时《伤寒论》)
蛔厥腹痛︰方同上。
心脾作痛︰鸡心槟榔、高良姜各一钱半,陈米百粒,同以水煎,服之。(《直指》)
膀胱诸气︰槟榔二枚,一生一熟,为末。酒煎服之,良。此太医秦鸣鹤方也。(《海药本草》)
本脏气痛︰鸡心槟榔,以小便磨半个服。或用热酒调末一钱服之。(《斗门方》)
腰重作痛︰槟榔为末,酒服一钱。(《斗香港脚壅痛︰以沙牛尿一盏,磨槟榔一枚。空心暖服。(《梅师香港脚论》)
香港脚冲心闷乱不识人︰用白槟榔十二分,为末,分二服,空心,暖小便五合调下,日二服。或入姜汁、温酒同服。(《广利》)
香港脚胀满非冷非热,或老人、弱人病此︰用槟榔仁为末,以槟榔壳煎汁或茶饮、苏汤或豉汁调服二干霍乱病,心腹胀痛,不吐不利,烦闷欲死︰用槟榔末五钱,童子小便半盏,水一盏,煎服。(《圣济总录》)
大肠湿秘︰肠胃有湿,大便秘塞。大槟榔一枚。麦门冬煎汤磨汁温服。或以蜜汤调末二钱大小便︰槟榔为末。蜜汤调服二钱。或以童子小便、葱白,同煎服之,亦良。(《普济方》)
小便淋痛︰面煨槟榔、赤芍药各半两,为末。每服三钱,入灯心,水煎,空心服,日二服。(《十便良方》)
血淋作痛︰槟榔一枚。以麦门冬煎汤,细磨浓汁一盏,顿热空心服,日二服。
虫痔里急︰槟榔为末,每日空心以白汤调服二钱。
寸白虫病︰槟榔二七枚,为末。先以水二升半,煮槟榔皮,取一升,空心,调末方寸匕服之,经日虫尽出。
诸虫在脏久不瘥者︰槟榔半两炮,为末。每服一钱至二钱,空心以葱、蜜煎汤调服。(《简要济众》)
金疮恶心︰白槟榔四两,橘皮一两,为末。每空心生蜜汤服二钱。(《圣惠方》)
丹从脐起︰槟榔末,醋调敷之。(《本事方》)
小儿头疮︰水磨槟榔,晒取粉,和生油涂之。(《圣惠方》)
口吻生疮︰槟榔,烧研,入轻粉末,敷之良。(《圣惠方》)
耳出脓︰槟榔末吹之。(鲍氏方)
槟榔
- 槟榔【本草纲目】图文版
- 槟榔【果实类中药】
- 槟榔【中草药图片】
- 槟榔【中药大全】
- 槟榔【中药图谱】
- 槟榔《本草备要》
- 槟榔《本草便读》
- 槟榔《本草乘雅半偈》
- 槟榔《本草乘雅半偈》
- 槟榔《本草从新》
- 槟榔《本草撮要》
- 槟榔《本草分经》
- 槟榔《本草纲目》
- 槟榔《本草害利》
- 槟榔《本草经集注》
- 槟榔《本草经解》
- 槟榔《本草经解》
- 槟榔《本草蒙筌》
- 槟榔《本草求真》
- 槟榔《本草图经》
- 槟榔《本草图经》
- 槟榔《本草新编》
- 槟榔《本草新编》
- 槟榔《本草衍义》
- 槟榔《本草易读》
- 槟榔《本草易读》
- 槟榔《本草择要纲目》
- 槟榔《本草择要纲目》
- 槟榔《本经逢原》
- 槟榔《得配本草》
- 槟榔《冯氏锦囊秘录》
- 槟榔《顾松园医镜》
- 槟榔《海药本草》
- 槟榔《雷公炮制药性解》
- 槟榔《雷公炮炙论》
- 槟榔《雷公炮炙论》
- 槟榔《冷庐医话》
- 槟榔《临床营养学》
- 槟榔《名医别录》
- 槟榔《千金翼方》
- 槟榔《食疗本草》
- 槟榔《汤液本草》
- 槟榔《外科全生集》
- 槟榔《新修本草》
- 槟榔《药鉴》
- 槟榔《药鉴》
- 槟榔《药笼小品》
- 槟榔《药笼小品》
- 槟榔《药性切用》
- 槟榔《医学入门》
- 槟榔《饮食须知》
- 槟榔《玉楸药解》
- 槟榔《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槟榔《瘴疟指南》
- 槟榔《瘴疟指南》
- 槟榔《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槟榔《证类本草》
- 槟榔《证类本草》
- 槟榔《中药炮制》
- 槟榔《中药学》
- 槟榔《中医饮食营养学》
- 槟榔花【中药大全】
- 槟榔皮《本草择要纲目》
- 槟榔皮《本草择要纲目》
- 槟榔散《备急千金要方》
- 槟榔散《博济方》
- 槟榔散《博济方》
- 槟榔散《博济方》
- 槟榔散《冯氏锦囊秘录》
- 槟榔散《妇人大全良方》
- 槟榔散《普济本事方》
- 槟榔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槟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槟榔散《外科理例》
- 槟榔散《小儿药证直诀》
- 槟榔散《小儿药证直诀》
- 槟榔散《医学心悟》
- 槟榔汤《备急千金要方》
- 槟榔汤《备急千金要方》
- 槟榔汤《备急千金要方》
- 槟榔汤《普济本事方》
- 槟榔丸《扁鹊心书》
- 槟榔丸《扁鹊心书》
- 槟榔丸《普济本事方》
- 槟榔丸《儒门事亲》
- 槟榔丸《退思集类方歌注》
- 焦槟榔【中药大全】
- 马槟榔【本草纲目】
- 马槟榔【本草纲目】图文版
- 马槟榔【中药大全】
- 马槟榔【中药图谱】
- 马槟榔《本草纲目》
- 马槟榔《本经逢原》
- 马槟榔《滇南本草》
- 马槟榔《滇南本草》
- 马槟榔《饮食须知》
- 山槟榔【中药大全】
- 野槟榔【中药大全】
- 枣槟榔【中药大全】
- 槟榔加工【中药知识】
- 槟榔简介【中药基础】
- 槟榔汤方《备急千金要方》
- 木香槟榔《汤头歌诀》
- 木香槟榔《汤头歌诀》
- 小槟榔丸《儒门事亲》
- 槟榔遣虫散《冯氏锦囊秘录》
- 槟榔四消片【脾胃病症中成药】
- 木香槟榔茶《茶饮保健》
- 木香槟榔散《儒门事亲》
- 木香槟榔丸《仁术便览》
- 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
- 木香槟榔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木香槟榔丸《退思集类方歌注》
- 木香槟榔丸《医方考》
- 木香槟榔丸《医方论》
- 木香槟榔丸《瘴疟指南》
- 七宝槟榔散《冯氏锦囊秘录》
- 槟榔化学成份【中药化学】
- 槟榔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槟榔真假识别【中药鉴别】
- 理气药之槟榔【中药基础】
- 槟榔散石榴根煎《医方考》
- 槟榔杀虫救兰香【中医文化中医八卦】
- 马槟榔真假鉴别【中药鉴别】
- 槟榔行气杀虫消积滞【药物养生】
- 槟榔四消丸(6g)【脾胃病症中成药】
- 常嚼槟榔 害处多多【膳食养生】
- 槟榔四消丸(安庆药业)【脾胃病症中成药】
- 槟榔四消丸(佛慈制药)【脾胃病症中成药】
- 槟榔四消丸(佛仁制药)【脾胃病症中成药】
- 槟榔四消丸(河西制药)【脾胃病症中成药】
- 槟榔四消丸(岐黄药业)【脾胃病症中成药】
- 槟榔四消丸(泰康制药)【脾胃病症中成药】
- 槟榔四消丸(天原药业)【脾胃病症中成药】
- 幼儿伤食食疗方-槟榔饮【中医食疗儿科食疗】
- 槟榔四消丸(御生堂集团)【脾胃病症中成药】
- 槟榔四消丸(同仁堂天然药物)【脾胃病症中成药】
- 论升麻柴胡槟榔木香四味同用功效《药鉴》
- 论升麻柴胡槟榔木香四味同用功效《药鉴》
- 槟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槟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槟榔四消丸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疾患57例《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槟榔四消丸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疾患57例《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麦芽谷芽山楂神曲浓朴橘红枳实青皮枳壳薄桂乌药大腹皮莱菔子槟榔《轩岐救正论》
- 麦芽谷芽山楂神曲浓朴橘红枳实青皮枳壳薄桂乌药大腹皮莱菔子槟榔《轩岐救正论》
槟榔
- 槟榔的故事【中医知识】
- 木香槟榔丸【中医知识】
- 槟榔杀虫救兰香【中医知识】
- 行气导滞说槟榔【中医知识】
- 杀虫消积数槟榔【中医知识】
- 中药文化:槟榔【中医知识】
- 槟榔为你御瘴舒心【中医知识】
- 驱虫除胀.话槟榔【中医知识】
- 槟榔行气杀虫消积滞【中医知识】
- 谁说湖南槟榔致癌?【中医知识】
- 槟榔被认定为一级致癌物【中医知识】
- 六神丸、鲜槟榔助你戒烟【中医知识】
- 幼儿伤食食疗方-槟榔饮【中医知识】
- 槟榔的副作用-槟榔中毒解救【中医知识】
- 儿童长期嚼槟榔可影响牙齿发育【中医知识】
- 台花莲口腔癌死亡率增当局吁减嚼槟榔【中医知识】
《本草纲目》果部
- 李
- 李实
- 李核仁
- 李根白皮
- 李花
- 李叶
- 李树胶
- 杏
- 杏实
- 杏仁(杏核仁)
- 杏花
- 杏叶
- 杏枝
- 杏根
- 巴旦杏
- 梅
- 梅实
- 乌梅
- 白梅
- 梅核仁
- 梅花
- 梅叶
- 梅根
- 木梅
- 桃
- 桃实
- 桃仁(桃核仁)
- 桃毛
- 桃枭
- 桃花
- 桃叶
- 桃茎,桃白皮
- 桃胶
- 桃符
- 桃橛
- 栗
- 栗实
- 栗内薄皮
- 栗壳
- 栗毛球
- 栗花
- 栗树皮
- 栗根
- 天师栗
- 枣
- 生枣
- 大枣
- 枣核,枣仁,三岁陈枣核中仁
- 枣叶
- 枣木心
- 枣根
- 枣皮
- 仲思枣
- 苦枣
- 梨
- 梨实
- 梨花
- 梨叶
- 梨木皮
- 鹿梨
- 棠梨
- 海红(海棠梨)
- 木瓜
- 楂子
- 楂
- 温孛
- 山楂
- 赤爪木
- 庵罗果
- 柰(频婆)
- 林檎(文林郎果)
- 柿
- 漆柿(绿柿)
- 君迁子(牛奶柿,丁香柿)
- 安石榴
- 甘石榴
- 酸石榴
- 酸榴皮
- 酸榴东行根
- 榴花
- 橘
- 橘实
- 黄橘皮
- 青橘皮
- 橘瓤上筋膜
- 橘核
- 橘叶
- 柑
- 橙
- 柚
- 枸橼
- 金橘
- 枇杷
- 杨梅
- 樱桃
- 山婴桃
- 银杏
- 胡桃
- 胡桃仁
- 油胡桃
- 胡桃青皮
- 胡桃树皮
- 胡桃壳
- 榛
- 阿月浑子
- 槠子
- 钩栗
- 橡实
- 槲实
- 荔枝
- 荔枝实
- 荔枝核
- 荔枝壳
- 荔枝花,荔枝皮根
- 龙眼
- 龙眼实
- 龙眼核
- 龙荔
- 橄榄
- 橄榄实
- 橄榄仁
- 橄榄核
- 木威子
- 庵摩勒
- 毗梨勒
- 五敛子
- 五子实
- 榧实
- 海松子
- 槟榔
- 大腹子
- 椰子
- 无漏子
- 桄榔子
- 木面
- 波罗蜜
- 无花果
- 阿勒勃
- 沙棠果
- 蟾子
- 麂目
- 都桷子
- 都念子
- 都咸子
- 摩厨子
- 韶子
- 马槟榔
- 枳(蜜枳)
- 秦椒
- 蜀椒
- 崖椒
- 蔓椒
- 地椒
- 胡椒
- 毕澄茄
- 吴茱萸
- 食茱萸
- 盐麸子
- 醋林子
- 茗
- 皋芦
- 甜瓜
- 瓜蒂
- 西瓜
- 葡萄
- 婴郁
- 猕猴桃
- 甘蔗
- 沙糖
- 石蜜
- 刺蜜
- 莲藕
- 莲实
- 藕
- 藕丝菜
- 藕节
- 莲薏(苦薏)
- 莲蕊须
- 莲花
- 莲房
- 荷叶
- 红白莲花
- 芰实
- 芰花
- 乌菱壳
- 芡实
- 乌芋
- 慈菇
- 附录诸果
- 诸果有毒
- 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