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
豇豆
(《纲目》,江、绛二音)
【释名】KT(音绛双)。
时珍曰︰此豆红色居多,荚必双生,故有豇、KT之名。《广雅》指为胡豆,误矣。
【集解】时珍曰︰豇豆处处三、四月种之。一种蔓长丈余,一种蔓短。其叶俱本大末尖,嫩时可茹。其花有红、白二色。荚有白、红、紫、赤、斑驳数色,长者至二尺,嫩时充菜,老则收子。此豆可菜、可果、可谷,备用最多,乃豆中之上品,而本草失收,何哉?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数,解鼠莽毒(时珍)。
【发明】时珍曰︰豇豆开花结荚,必两两并垂,有习坎之义。豆子微曲,如人肾形,所谓豆为肾谷者,宜以此当之。昔卢廉夫教人补肾气,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盐食之,盖得此理。与诸疾无禁,但水肿忌补肾,不宜多食耳。又《袖珍方》云︰中鼠莽毒者,以豇豆煮汁饮即解。欲试者,先刈鼠莽苗,以汁泼之,便根烂不生。此则物理然也。
豇豆
- 豇豆【本草纲目】图文版
- 豇豆【中药大全】
- 豇豆《本草从新》
- 豇豆《本草撮要》
- 豇豆《本草分经》
- 豇豆《本草纲目》
- 豇豆《本草求真》
- 豇豆《本草求真》
- 豇豆《得配本草》
- 豇豆《滇南本草》
- 豇豆《滇南本草》
- 豇豆《冯氏锦囊秘录》
- 豇豆《药性切用》
- 豇豆《饮食须知》
- 豇豆根【中药大全】
- 豇豆壳【中药大全】
- 豇豆叶【中药大全】
- 石豇豆【中药大全】
- 岩豇豆【中药大全】
- 野豇豆【中药大全】
- 金鸡豇豆【中药大全】
- 豇豆健脾祛湿【药物养生】
- 素中肉品——豇豆【膳食养生】
《本草纲目》谷部
- 胡麻
- 白油麻
- 胡麻油
- 亚麻
- 大麻
- 麻勃
- 麻
- 麻仁
- 麻油
- 麻叶
- 黄麻
- 麻根
- 沤麻汁
- 小麦
- 麦麸
- 面
- 麦粉
- 面筋
- 麦苗
- 大麦
- 麦
- 雀麦
- 荞麦
- 苦荞麦
- 稻
- 稻穰
- 粳
- 粳米
- 淅二泔(米沈)
- 炒米汤
- 禾秆
- 占稻(早稻)
- 稷
- 黍
- 丹黍米
- 蜀黍
- 玉蜀黍
- 粱
- 黄粱米
- 白粱米
- 青粱米
- 粟
- 粟米
- 粟泔汁
- 粟糖
- 粟奴
- 秫
- 龙爪粟,鸭爪稗
- 稗
- 野狼尾草
- 东蓬葵
- 菰米
- 蓬草子
- 皇草
- 自然谷
- 薏苡
- 薏苡仁
- 薏苡根
- 薏苡叶
- 罂子粟
- 阿芙蓉
- 大豆
- 黑大豆(黑豆)
- 大豆皮
- 豆叶
- 豆花
- 大豆黄卷
- 黄大豆
- 赤小豆
- 腐婢
- 绿豆
- 绿豆粉
- 豆皮
- 白豆
- 豆
- 豌豆
- 蚕豆
- 豇豆
- 蛾眉豆(沿篱豆)
- 白扁豆
- 白扁豆花
- 刀豆
- 黎豆
- 大豆豉
- 淡豉
- 蒲州豉
- 豆黄
- 豆腐
- 陈廪米
- 饭
- 青精干石饭
- 粥
- 糗
- 糕
- 粽
- 寒具(环饼,捻头)
- 蒸饼
- 女曲(黄子)
- 黄蒸(麦黄)
- 曲(酒母,酒曲)
- 小麦曲
- 大麦曲
- 面曲,米曲
- 神曲
- 红曲
- 米
- 饴糖
- 酱
- 榆仁酱
- 芜荑酱
- 醋
- 米醋
- 酒
- 米酒
- 糟笋节中酒
- 东阳酒
- 姜酒
- 葱豉酒
- 戊戌酒
- 烧酒
- 葡萄酒
- 酿酒
- 糟
- 酒糟
- 大麦醋糟
- 干饧糟
- 米秕
- 舂杵头细糠
- 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