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

蝼蛄

(《本经》下品)

【释名】蟪蛄(《本经》)、天蝼(《本经》)、仙姑(《古今注》)、石鼠(《古今注》)、梧鼠

时珍曰︰《周礼注》云︰蝼,臭也。此虫气臭,故得蝼名。曰姑,曰婆,曰虫之名。蟪蛄同蝉名,蝼蝈同蛙名,石鼠同硕鼠名,梧鼠同飞生名,皆名同物异也。

【集解】《别录》曰︰蝼蛄生东城平泽。夜出者良。夏至取,曝干。

弘景曰︰此物颇协鬼神。昔人狱中得其力,今人夜见多打杀之,言为鬼所使也。

颂曰︰今处处有之。穴地粪壤中而生,夜则出外求食。《荀子》所谓梧鼠五技而穷,蔡邕所谓硕鼠五能不成一技者,皆指此也。《魏诗》硕鼠乃大鼠,与此同名而技不穷,固不同耳。五技者

宗奭曰︰此虫立夏后至夜则鸣,声如蚯蚓,《月令》“蝼蝈鸣”者是矣。

时珍曰︰蝼蛄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鸣而飞,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飞翔。吸食土,喜就灯光。入药用雄。或云用火烧地赤,置蝼于上,任其跳死,覆者雄,仰者雌也。古

【气味】咸,寒,无毒。

《日华》曰︰凉,有毒。去翅、足,炒用。

【主治】产难,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本经》)(《日华》)。利大小便,通石淋,治

【发明】弘景曰︰自腰以前甚涩,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后甚利,朱震亨曰︰蝼蛄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虚人戒之。

颂曰︰今方家治石淋导水,用蝼蛄七枚,盐二两,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末。每温酒服一钱匕,即愈也。

【附方】旧四,新二十。

十种水病︰肿满喘促不得卧。《圣惠方》︰以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食前白汤服一钱,小便利为效。杨氏︰加甘惠》︰用蝼蛄下截焙研,水服露一夜,日干研末,酒服。《乾坤秘头末七个,治中用腹末七个,治下用尾末七大腹水病︰《肘后》︰用蝼蛄,炙熟,日食十个。《普济》半边散,治水病。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黄各三钱,为末。以土狗七枚(五月能飞者),捣葱铺新瓦上焙之,待干去翅、足。每个剪作两半边,分左右记收。欲退左即以左边七片焙研,门冬煎汤,五更调服。候左退三日后,服右边如前法。

鼻消水,面浮甚者︰用土妙小便不通︰葛洪方︰用大蝼蛄二枚,取下体,以水一升渍饮,须臾即通。《寿域方》︰用土狗下截焙研,调生研亦可。谈野翁方︰加车前草,同捣汁服。《唐氏经验方》︰用土狗后截,和麝捣,纳脐中,缚定,即通。《医方摘要》︰用土狗一个炙研,入冰片、麝香少许,翎管吹入茎内。

大小便闭,经月欲死︰《普济方》︰用土狗、推车客各七枚,并男用头,女用身以向南樗皮煎汁饮,一服神效。

灌入,下喉即出也。(《延年方》)

脐风出汁︰蝼蛄、甘草等分,并炙为末。敷之。(《总录》)

牙齿疼痛︰土狗一个,旧糟裹定,湿纸包,煨焦,去糟研末,敷之立止。(《本事》)。

紧唇裂痛︰蝼蛄烧灰,敷之。(《千金方》)。

塞耳治聋︰蝼蛄五钱,穿山甲(炮)五钱,麝香少许,为末,葱汁和丸,塞之。外用鼻药,即通。(《普济》)

颈项瘰癧︰用带壳蝼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于壳内,烧过,与肉同研,用纸花贴之。(《救急方》)

箭镞入肉︰以蝼蛄杵汁滴上,三、五度,自出。(《千金方》)

针刺不出︰同上。

误吞钩线︰蝼蛄,去身,吞其头数枚。勿令本人知。(《圣惠方》)

虫部相关萤火 天牛 蜣螂 蝉花 蝉蜕 蚱蝉 茶蛀虫 皂荚蠹虫 青蒿蠹虫 苍耳蠹虫

蝼蛄

《本草纲目》虫部

本草相关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