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勒
罗勒
(宋《嘉》附)
【释名】兰香(《嘉》)、香菜(《纲目》)、翳子草。
禹锡曰︰北人避石勒讳,呼罗勒为兰香。
时珍曰︰按︰《邺中记》云︰石虎讳言勒,改罗勒为香菜。今俗人呼为翳子草,以其子治翳也。
【集解】禹锡曰︰罗勒处处有之。有三种︰一种似紫苏叶;一种叶大,二十步内即闻香;一种堪作生菜。冬月用干者。子可安入目中去翳,少顷湿胀,与物俱出也。
时珍曰︰香菜,须三月枣叶生时种之乃生,否则不生。常以鱼腥水、米泔水、泥沟水浇之,则香而茂。不宜粪水。KT仙《神隐书》言︰园旁水侧宜广种之,饥年亦可济用。其子大如蚤,褐色而不光,七月收之。
弘景曰︰术家取羊角、马蹄烧作灰,撒湿地遍踏之,即生罗勒。俗呼为西王母菜,食之益人。
【气味】辛,温,微毒。
禹锡曰︰不可多食,壅关节,涩营卫,令人血脉不行,又动风,发香港脚。
【主治】调中消食,去恶气,消水汽,宜生食。疗齿根烂疮,为灰用之甚良。
患呕者,取汁服半合,冬月用干者煮汁。其根烧灰,敷小儿黄烂疮(禹锡)。主辟飞尸、鬼疰、蛊毒(吴瑞)。
【发明】时珍曰︰按︰罗天益云︰兰香味辛气温,能和血润燥,而掌禹锡言︰多食涩营卫,血脉不行,何耶?又东垣李氏治牙疼口臭,神功丸中用兰香,云无则以藿香代之,此但取其去恶气而已。故《饮膳正要》云︰与诸菜同食,味辛香能辟腥气,皆此意也。
【附方】新二。
鼻疳赤烂︰兰香叶(烧灰)二钱,铜青五分,轻粉二字,为末,日敷三次。(钱乙《小儿方》)。
反胃咳噫︰生姜四两(捣烂),入兰香叶一两,椒末一钱,盐和面四两,裹作烧饼,煨熟,空心吃,不过两三度效。反胃,入甘蔗汁和之。(《普济方》)。
子
【主治】目翳及尘物入目,以三、五颗安目中,少顷当湿胀,与物俱出。
又主风赤眵泪(《嘉》)。
【发明】时珍曰︰按︰《普济方》云︰昔庐州知录彭大辨在临安,暴得赤眼后生翳。一医用兰香子洗晒,每纳一粒入内,闭目少顷,连膜而出也。一方︰为末点之。时珍常取子试之水中,亦胀大。盖此子得湿即胀,故能染惹眵泪浮膜尔。然目中不可著一尘,而此子可纳三、五颗亦不妨碍,盖一异也。
【附方】新二。
目昏浮翳︰兰香子每用七个,睡时水煎服之,久久有效也。(《海上名方》)。
走马牙疳︰小儿食肥甘,肾受虚热,口作臭息,次第齿黑,名曰崩砂;渐至龈烂,名曰溃槽;又或血出,名曰宣露;重则齿落,名曰腐根。用兰香子末、轻粉各一钱,密陀僧(醋淬,研末)半两,和匀。每以少许敷齿及龈上,立效。内服甘露饮。(《活幼口议》)

罗勒
- 罗勒【中药大全】
- 罗勒【中药图谱】
- 罗勒《食疗本草》
- 罗勒《证类本草》
- 罗勒《证类本草》
- 罗勒根【中药大全】
- 罗勒子【中药大全】
- 毛罗勒【中药大全】
- 圣罗勒【中药大全】
- 天罗勒《证类本草》
- 丁香罗勒【中药大全】
- 浮烂罗勒《证类本草》
- 罗勒栽培技术【中药种贮】
- 毛叶西香罗勒【中药大全】
《本草纲目》菜部
- 韭
- 韭子
- 山韭
- 葱
- 葱茎白
- 葱茎白叶
- 葱茎白汁
- 葱茎白须
- 葱茎白花
- 葱茎白实
- 薤白
- 胡葱
- 蒜
- 蒜叶
- 山蒜
- 葫
- 五辛菜
- 芸苔
- 菘
- 芥
- 白芥
- 芜菁
- 莱菔
- 生姜
- 干姜
- 茼蒿
- 邪蒿
- 胡荽
- 胡萝卜
- 水英(芹菜)
- 堇
- 紫堇
- 马蕲
- 茴香,八角珠
- 莳萝
- 罗勒
- 白花菜
- 辣米菜
- 草豉
- 菠
- 蕹菜
- 甜菜
- 东风菜
- 护生草
- 菥
- 繁缕
- 鸡肠草
- 苜蓿
- 苋
- 马齿苋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水苦(谢婆菜)
- 翻白草
- 仙人杖草
- 蒲公英
- 黄瓜菜
- 生瓜菜
- 落葵
- 蕺
- 蕨
- 水蕨
- 薇
- 翘摇
- 鹿藿
- 灰涤菜(金锁夭)
- 藜
- 秦荻藜
- 醍醐菜
- 芋(蹲鸱,土芝)
- 土芋
- 薯蓣
- 零余子
- 甘薯
- 百合
- 山丹
- 草石蚕
- 竹笋
- 茄
- 茄子
- 苦茄
- 壶卢
- 壶瓠
- 苦瓠
- 败瓢
- 冬瓜
- 南瓜
- 越瓜
- 胡瓜
- 丝瓜
- 苦瓜
- 紫菜
- 似紫菜
- 石花菜
- 鹿角菜
- 龙须菜
- 睡菜
- 芝
- 青芝(龙芝)
- 赤芝(丹芝)
- 黄芝(金芝)
- 白芝(玉芝,素芝)
- 黑芝(玄芝)
- 紫芝(木芝)
- 木耳
- 桑耳
- 槐耳
- 榆耳
- 柳耳
- 柘耳
- 杨栌耳
- 杉菌
- 皂荚蕈
- 香蕈
- 葛花菜
- 天花蕈
- 蘑菰蕈
- 鸡菌
- 舵菜
- 土菌
- 地芩
- 竹蓐
- 芦菌
- 地耳
- 石耳
- 互考诸菜
- 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