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
芡实
(音俭。《本经》上品)
【释名】鸡头(《本经》)、雁喙(同)、雁头(《古今注》)、鸿头(韩退之)、鸡雍(《庄子》)、卯菱(《管子》)、子(音唯)、水流黄。
弘景曰︰此即今子也。茎上花似鸡冠,故名鸡头。
颂曰︰其苞形类鸡、雁头,故有诸名。
时珍曰︰芡可济俭歉,故谓之芡。鸡雍见《庄子‧徐无鬼篇》。卯菱见《管子‧五行篇》。
扬雄《方言》云︰南楚谓之鸡头,幽燕谓之雁头,徐、青、淮、泗谓之芡子。其茎谓之,亦曰。郑樵《通志》以钩为芡,误矣。钩,陆生草也,其茎可食。水流黄见下。
【集解】《别录》曰︰鸡头实生雷泽池泽。八月采之。
保升曰︰苗生水中,叶大如荷,皱而有刺。花子若拳大,形似鸡头。实若石榴,其皮青黑,肉白如菱米也。
颂曰︰处处有之,生水泽中。其叶俗名鸡头盘,花下结实。其茎嫩者名,亦名菜,人采为蔬茹。
宗奭曰︰天下皆有之。临水居人,采子去皮,捣仁为粉,蒸炸作饼,可以代粮。
时珍曰︰芡茎三月生叶贴水,大于荷叶,皱纹如,蹙衄如沸,面青背紫,茎、叶皆有刺。其茎长至丈余,中亦有孔有丝,嫩者剥皮可食。五六月生紫花,花开向日结苞,外有青刺,如刺及栗球之形。花在苞顶,亦如鸡喙及喙。剥开内有斑驳软肉裹子,累累如珠玑。
壳内白米,状如鱼目。深秋老时,泽农广收,烂取芡子,藏至石,以备歉荒。其根状如三棱,煮食如芋。
【修治】诜曰︰凡用蒸熟,烈日晒裂取仁,亦可舂取粉用。
时珍曰︰新者煮食良。入涩精药,连壳用亦可。案︰刘《暇日记》云︰芡实一斗,以防风四两煎汤浸过用,且经久不坏。
【气味】甘,平,涩,无毒。
弘景曰︰小儿多食,令不长。
诜曰︰生食多,动风冷气。
宗奭曰︰食多,不益脾胃,兼难消化。
【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本经》)。开胃助气(《日华》)。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时珍)。
【发明】弘景曰︰《仙方》取此合莲实饵之,甚益人。
恭曰︰作粉食,益人胜于菱也。
颂曰︰取其实及中子,捣烂曝干,再捣筛末,熬金樱子煎和丸服之,云补下益人,谓之水陆丹。
时珍曰︰案孙升《谈圃》云︰芡本不益人,而俗谓之水流黄何也?盖人之食芡,必咀之,终日嗫嗫。而芡味甘平,腴而不腻。食之者能使华液流通,转相灌溉,其功胜于乳石也。《淮南子》云︰狸头愈,鸡头已。注者云︰即芡实也。
【附方】旧一,新三。
鸡头粥︰益精气,强志意,利耳目。鸡头实三合(煮熟去壳),粳米一合煮粥,日日空心食。(《经验后方》)
玉锁丹︰治精气虚滑。用芡实、莲茎(方见藕节下)。
四精丸︰治思虑、色欲过度,损伤心气,小便数,遗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肉各二两,为末,蒸枣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送下。(《永类方》)
厘清丸︰治浊病。用芡实粉、白茯苓粉,黄蜡化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盐汤下。(《摘玄方
鸡头菜即菜(芡茎也)
【
【主治】止烦渴,除虚热,生熟皆宜(时珍)。
根
【气味】同茎。
【主治】小腹结气痛,煮食之(士良)。
【附方】新一。
偏坠气块︰鸡头根切片煮熟,盐、醋食之。(《法天生意》)
芡实
- 芡实【本草纲目】图文版
- 芡实【中草药图片】
- 芡实【中药大全】
- 芡实【中药图谱】
- 芡实《本草备要》
- 芡实《本草便读》
- 芡实《本草乘雅半偈》
- 芡实《本草乘雅半偈》
- 芡实《本草崇原》
- 芡实《本草崇原》
- 芡实《本草从新》
- 芡实《本草撮要》
- 芡实《本草分经》
- 芡实《本草分经》
- 芡实《本草纲目》
- 芡实《本草经解》
- 芡实《本草经解》
- 芡实《本草新编》
- 芡实《本草新编》
- 芡实《本草易读》
- 芡实《本草易读》
- 芡实《本草择要纲目》
- 芡实《本草择要纲目》
- 芡实《本经逢原》
- 芡实《得配本草》
- 芡实《顾松园医镜》
- 芡实《雷公炮制药性解》
- 芡实《外科全生集》
- 芡实《药笼小品》
- 芡实《药笼小品》
- 芡实《药性切用》
- 芡实《医学入门》
- 芡实《饮食须知》
- 芡实《玉楸药解》
- 芡实《中药炮制》
- 芡实《中药学》
- 芡实根【中药大全】
- 芡实茎【中药大全】
- 芡实米《药鉴》
- 芡实米《药鉴》
- 芡实散《回生集》
- 芡实丸《冯氏锦囊秘录》
- 芡实叶【中药大全】
- 芡实粥《保健药膳》
- 芡实粥《保健药膳》
- 芡实粥《医学入门》
- 桂圆芡实饮【中医食疗内科食疗】
- 芡实茯苓粥《保健药膳》
- 芡实茯苓粥《保健药膳》
- 健胃补脾话芡实【膳食养生】
- 芡实的饮食功效【中医食疗男性食疗】
- 芡实治夜尿频多【中药偏方秘方】
- 莲子和芡实的异同【中药鉴别】
- 芡实冬补 养肾藏精【膳食养生】
- 芡实果实没熟先卖钱【中药资源】
- 芡实强壮滋养敛精气【药物养生】
- 鸡头子(芡实)〈寒〉《食疗本草》
- 莲子、茯苓、芡实属养胃佳品【膳食养生】
- 男科疾病遗精中药偏方芡实粉粥【男科泌尿疾病】
- 湿疹疮毒食疗方-芡实杞龙龟苓汤【中医食疗外科食疗】
- 枇杷叶石斛草扁薏苡沙参芡实莲须灯心草木通浮小麦麻黄根《轩岐救正论》
- 枇杷叶石斛草扁薏苡沙参芡实莲须灯心草木通浮小麦麻黄根《轩岐救正论》
芡实
- 桂圆芡实饮【中医知识】
- 冬季补虚话芡实【中医知识】
- 冬季补虚用芡实【中医知识】
- 回忆芡菜说芡实【中医知识】
- 秋季平补宜芡实【中医知识】
- 亦食亦药话芡实【中医知识】
- 止泻固精话芡实【中医知识】
- 莲子和芡实的异同【中医知识】
- 晚秋进补宜食芡实【中医知识】
- 美目护眼食谱-芡实粥【中医知识】
- 莲子芡实相配涩肠涩精妙对【中医知识】
- 秋季利于调养生机宜补芡实【中医知识】
- 湿疹疮毒食疗方-芡实杞龙龟苓汤【中医知识】
- 金樱子配芡实 治疗并发症药对(1) 药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四)【医案心得】
《本草纲目》果部
- 李
- 李实
- 李核仁
- 李根白皮
- 李花
- 李叶
- 李树胶
- 杏
- 杏实
- 杏仁(杏核仁)
- 杏花
- 杏叶
- 杏枝
- 杏根
- 巴旦杏
- 梅
- 梅实
- 乌梅
- 白梅
- 梅核仁
- 梅花
- 梅叶
- 梅根
- 木梅
- 桃
- 桃实
- 桃仁(桃核仁)
- 桃毛
- 桃枭
- 桃花
- 桃叶
- 桃茎,桃白皮
- 桃胶
- 桃符
- 桃橛
- 栗
- 栗实
- 栗内薄皮
- 栗壳
- 栗毛球
- 栗花
- 栗树皮
- 栗根
- 天师栗
- 枣
- 生枣
- 大枣
- 枣核,枣仁,三岁陈枣核中仁
- 枣叶
- 枣木心
- 枣根
- 枣皮
- 仲思枣
- 苦枣
- 梨
- 梨实
- 梨花
- 梨叶
- 梨木皮
- 鹿梨
- 棠梨
- 海红(海棠梨)
- 木瓜
- 楂子
- 楂
- 温孛
- 山楂
- 赤爪木
- 庵罗果
- 柰(频婆)
- 林檎(文林郎果)
- 柿
- 漆柿(绿柿)
- 君迁子(牛奶柿,丁香柿)
- 安石榴
- 甘石榴
- 酸石榴
- 酸榴皮
- 酸榴东行根
- 榴花
- 橘
- 橘实
- 黄橘皮
- 青橘皮
- 橘瓤上筋膜
- 橘核
- 橘叶
- 柑
- 橙
- 柚
- 枸橼
- 金橘
- 枇杷
- 杨梅
- 樱桃
- 山婴桃
- 银杏
- 胡桃
- 胡桃仁
- 油胡桃
- 胡桃青皮
- 胡桃树皮
- 胡桃壳
- 榛
- 阿月浑子
- 槠子
- 钩栗
- 橡实
- 槲实
- 荔枝
- 荔枝实
- 荔枝核
- 荔枝壳
- 荔枝花,荔枝皮根
- 龙眼
- 龙眼实
- 龙眼核
- 龙荔
- 橄榄
- 橄榄实
- 橄榄仁
- 橄榄核
- 木威子
- 庵摩勒
- 毗梨勒
- 五敛子
- 五子实
- 榧实
- 海松子
- 槟榔
- 大腹子
- 椰子
- 无漏子
- 桄榔子
- 木面
- 波罗蜜
- 无花果
- 阿勒勃
- 沙棠果
- 蟾子
- 麂目
- 都桷子
- 都念子
- 都咸子
- 摩厨子
- 韶子
- 马槟榔
- 枳(蜜枳)
- 秦椒
- 蜀椒
- 崖椒
- 蔓椒
- 地椒
- 胡椒
- 毕澄茄
- 吴茱萸
- 食茱萸
- 盐麸子
- 醋林子
- 茗
- 皋芦
- 甜瓜
- 瓜蒂
- 西瓜
- 葡萄
- 婴郁
- 猕猴桃
- 甘蔗
- 沙糖
- 石蜜
- 刺蜜
- 莲藕
- 莲实
- 藕
- 藕丝菜
- 藕节
- 莲薏(苦薏)
- 莲蕊须
- 莲花
- 莲房
- 荷叶
- 红白莲花
- 芰实
- 芰花
- 乌菱壳
- 芡实
- 乌芋
- 慈菇
- 附录诸果
- 诸果有毒
- 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