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椒
秦椒
(《本经》中品)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大椒(《尔雅》)、【集解】《别录》曰︰秦椒生泰山山谷及秦岭上,或琅琊。八月、弘景曰︰今从西来。形似椒而大,色黄黑,味亦颇有椒气。或云即今树子。
乃猪椒,恐谬。
恭曰︰秦椒树、叶及茎、子都似蜀椒,但味短实细尔。蓝田、秦岭间大有之。
颂曰︰今秦、凤、明、越、金、商州皆有之。初秋生花,秋末结实,九月、十月采之。
《尔雅》云︰,大椒。郭璞注云︰椒丛生,实大者为也。
《诗‧唐风》云︰椒聊之实,繁衍盈升。陆机《疏义》云︰椒树似茱萸,有针刺。茎叶坚而滑泽,味亦辛香。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以其叶合煮为香。今成皋诸山有竹叶椒,其木亦如蜀椒,小毒热,不中合药也,可入饮食中及蒸鸡、豚用。东海诸岛上亦有椒,枝、叶皆相似。子长而不圆,甚香,其味似橘皮。岛上獐、鹿食其叶,其肉自然作椒、橘香。今南北所生一种椒,其实大于蜀椒,与陶氏及郭、陆之说正相合,当以实大者为秦椒也。
宗奭曰︰此秦地所产者,故言秦椒。大率椒株皆相似,但秦椒叶差大,粒亦大而纹低,不若蜀椒皱纹高为异也。然秦地亦有蜀椒种。
时珍曰︰秦椒,花椒也。始产于秦,今处处可种,最易蕃衍。其叶对生,尖而有刺。四月生细花。
五月结实,生青熟红,大于蜀椒,其目亦不及蜀椒目光黑也。《范子计然》云︰蜀椒出武都
【修治】同蜀椒。
椒红
【气味】辛,温,有毒。《别录》曰︰生温、熟寒,有毒之才曰︰恶栝蒌、防葵,畏雌黄。
【主治】除风邪气,温中,去寒痹,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本经》)。疗喉痹吐逆疝瘕,去老血,产后余疾腹痛,出汗,利五脏(《别录》)。上气咳嗽,久风湿痹(孟诜)。
治恶风遍身,四肢痹,口齿浮肿摇动,女人月闭不通,产后恶血痢,多年痢,疗腹中冷痛,【附方】旧六。
膏瘅尿多,其人饮少︰用秦椒一分(出汗),瓜蒂二分,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类要》)
乃风也︰椒、盐末等分,醋和敷之,良。(《肘后方》)
损疮中风︰以面作馄饨,包秦椒,于灰中烧之令热,断使开口,封于疮上,冷即易之。(孟久患口疮︰大椒,去闭口者,水洗面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饭压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食疗本草》)
牙齿风痛︰秦椒煎醋含漱。(孟诜《食疗》)
百虫入耳︰椒末一钱,醋半盏,浸良久,稍稍滴入,自出。(《续十全方》)
秦椒
- 秦椒【本草纲目】图文版
- 秦椒《本草乘雅半偈》
- 秦椒《本草乘雅半偈》
- 秦椒《本草从新》
- 秦椒《本草纲目》
- 秦椒《本草经集注》
- 秦椒《本草图经》
- 秦椒《本草图经》
- 秦椒《本草衍义》
- 秦椒《本草择要纲目》
- 秦椒《本草择要纲目》
- 秦椒《本经逢原》
- 秦椒《名医别录》
- 秦椒《千金翼方》
- 秦椒《新修本草》
- 秦椒《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秦椒《证类本草》
- 秦椒《证类本草》
- 秦椒散《备急千金要方》
- 秦椒丸《备急千金要方》
- 蜀椒·秦椒〈温〉《食疗本草》
《本草纲目》果部
- 李
- 李实
- 李核仁
- 李根白皮
- 李花
- 李叶
- 李树胶
- 杏
- 杏实
- 杏仁(杏核仁)
- 杏花
- 杏叶
- 杏枝
- 杏根
- 巴旦杏
- 梅
- 梅实
- 乌梅
- 白梅
- 梅核仁
- 梅花
- 梅叶
- 梅根
- 木梅
- 桃
- 桃实
- 桃仁(桃核仁)
- 桃毛
- 桃枭
- 桃花
- 桃叶
- 桃茎,桃白皮
- 桃胶
- 桃符
- 桃橛
- 栗
- 栗实
- 栗内薄皮
- 栗壳
- 栗毛球
- 栗花
- 栗树皮
- 栗根
- 天师栗
- 枣
- 生枣
- 大枣
- 枣核,枣仁,三岁陈枣核中仁
- 枣叶
- 枣木心
- 枣根
- 枣皮
- 仲思枣
- 苦枣
- 梨
- 梨实
- 梨花
- 梨叶
- 梨木皮
- 鹿梨
- 棠梨
- 海红(海棠梨)
- 木瓜
- 楂子
- 楂
- 温孛
- 山楂
- 赤爪木
- 庵罗果
- 柰(频婆)
- 林檎(文林郎果)
- 柿
- 漆柿(绿柿)
- 君迁子(牛奶柿,丁香柿)
- 安石榴
- 甘石榴
- 酸石榴
- 酸榴皮
- 酸榴东行根
- 榴花
- 橘
- 橘实
- 黄橘皮
- 青橘皮
- 橘瓤上筋膜
- 橘核
- 橘叶
- 柑
- 橙
- 柚
- 枸橼
- 金橘
- 枇杷
- 杨梅
- 樱桃
- 山婴桃
- 银杏
- 胡桃
- 胡桃仁
- 油胡桃
- 胡桃青皮
- 胡桃树皮
- 胡桃壳
- 榛
- 阿月浑子
- 槠子
- 钩栗
- 橡实
- 槲实
- 荔枝
- 荔枝实
- 荔枝核
- 荔枝壳
- 荔枝花,荔枝皮根
- 龙眼
- 龙眼实
- 龙眼核
- 龙荔
- 橄榄
- 橄榄实
- 橄榄仁
- 橄榄核
- 木威子
- 庵摩勒
- 毗梨勒
- 五敛子
- 五子实
- 榧实
- 海松子
- 槟榔
- 大腹子
- 椰子
- 无漏子
- 桄榔子
- 木面
- 波罗蜜
- 无花果
- 阿勒勃
- 沙棠果
- 蟾子
- 麂目
- 都桷子
- 都念子
- 都咸子
- 摩厨子
- 韶子
- 马槟榔
- 枳(蜜枳)
- 秦椒
- 蜀椒
- 崖椒
- 蔓椒
- 地椒
- 胡椒
- 毕澄茄
- 吴茱萸
- 食茱萸
- 盐麸子
- 醋林子
- 茗
- 皋芦
- 甜瓜
- 瓜蒂
- 西瓜
- 葡萄
- 婴郁
- 猕猴桃
- 甘蔗
- 沙糖
- 石蜜
- 刺蜜
- 莲藕
- 莲实
- 藕
- 藕丝菜
- 藕节
- 莲薏(苦薏)
- 莲蕊须
- 莲花
- 莲房
- 荷叶
- 红白莲花
- 芰实
- 芰花
- 乌菱壳
- 芡实
- 乌芋
- 慈菇
- 附录诸果
- 诸果有毒
- 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