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榴皮
酸榴皮
【修治】曰︰凡使榴皮、叶、根,勿犯铁,并不计干湿,皆以浆水浸一夜,取出用,其水如墨汁也。
【气味】同实。
【主治】止下痢漏精(《别录》)。治筋骨风,腰脚不遂,行步挛急疼痛,涩肠。取汁点目,止泪下(权)。煎服,下蛔虫(《藏器》)。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时珍)。
【附方】旧六,新四。
赤白痢下腹痛,食不消化者︰《食疗本草》︰用醋榴皮,炙黄为末,枣肉或粟米饭和丸梧桐子大。每空腹米饮服三十丸,日三服,以知为度。如寒滑,加附子、赤石脂各一倍。
《肘后方》︰用皮烧存性,为末。每米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效乃止。
粪前有血,令人面黄︰用酢石榴皮(炙),研末。每服二钱,用茄子枝煎汤服。(孙真人方)
肠滑久痢,神妙无比方也︰用石榴一个劈破,炭火簇烧存性,出火毒,为末。每服一钱,别以酸石榴一瓣,水一盏,煎汤调服。(《经验方》)
久痢久泻︰陈石榴皮酢者,焙研细末。每服二钱,米饮下。患二、三年或二、三月,百方小儿风痫︰大生石榴一枚,割去顶,剜空,入全蝎五枚,黄泥固济,存性,为末。每服猝病耳聋︰八、九月间,取石榴一个,上作孔如球子大,内米醋令满,以原皮盖之,水和面裹煨熟,取起去盖,入少黑李子、仙沼子末,取水滴耳中,勿动。脑中若痛,勿惊。如此三夜,再作必通。
案︰唐慎微《本草》收采此方,云出孙真人。而黑李子不知为何物也,其仙沼子即预知子。
食榴损齿︰石榴黑皮,炙黄,研末,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三丸,白汤下,日二服
疔肿恶毒︰以针刺四畔,用榴皮著疮上,以面围四畔,灸之,以痛为度。仍纳榴末敷上急
脚肚生疮初起如粟,搔之渐开,黄水浸淫,痒痛溃烂,遂致绕胫而成痼疾︰用酸榴皮煎汤,冷定,日日扫之,取愈乃止。(《医学正宗》)
果部相关:酸榴东行根 酸石榴 甘石榴 安石榴 君迁子(牛奶柿,丁香柿) 漆柿(绿柿) 柿 林檎(文林郎果) 柰(频婆) 庵罗果
酸榴皮
《本草纲目》果部
- 李
- 李实
- 李核仁
- 李根白皮
- 李花
- 李叶
- 李树胶
- 杏
- 杏实
- 杏仁(杏核仁)
- 杏花
- 杏叶
- 杏枝
- 杏根
- 巴旦杏
- 梅
- 梅实
- 乌梅
- 白梅
- 梅核仁
- 梅花
- 梅叶
- 梅根
- 木梅
- 桃
- 桃实
- 桃仁(桃核仁)
- 桃毛
- 桃枭
- 桃花
- 桃叶
- 桃茎,桃白皮
- 桃胶
- 桃符
- 桃橛
- 栗
- 栗实
- 栗内薄皮
- 栗壳
- 栗毛球
- 栗花
- 栗树皮
- 栗根
- 天师栗
- 枣
- 生枣
- 大枣
- 枣核,枣仁,三岁陈枣核中仁
- 枣叶
- 枣木心
- 枣根
- 枣皮
- 仲思枣
- 苦枣
- 梨
- 梨实
- 梨花
- 梨叶
- 梨木皮
- 鹿梨
- 棠梨
- 海红(海棠梨)
- 木瓜
- 楂子
- 楂
- 温孛
- 山楂
- 赤爪木
- 庵罗果
- 柰(频婆)
- 林檎(文林郎果)
- 柿
- 漆柿(绿柿)
- 君迁子(牛奶柿,丁香柿)
- 安石榴
- 甘石榴
- 酸石榴
- 酸榴皮
- 酸榴东行根
- 榴花
- 橘
- 橘实
- 黄橘皮
- 青橘皮
- 橘瓤上筋膜
- 橘核
- 橘叶
- 柑
- 橙
- 柚
- 枸橼
- 金橘
- 枇杷
- 杨梅
- 樱桃
- 山婴桃
- 银杏
- 胡桃
- 胡桃仁
- 油胡桃
- 胡桃青皮
- 胡桃树皮
- 胡桃壳
- 榛
- 阿月浑子
- 槠子
- 钩栗
- 橡实
- 槲实
- 荔枝
- 荔枝实
- 荔枝核
- 荔枝壳
- 荔枝花,荔枝皮根
- 龙眼
- 龙眼实
- 龙眼核
- 龙荔
- 橄榄
- 橄榄实
- 橄榄仁
- 橄榄核
- 木威子
- 庵摩勒
- 毗梨勒
- 五敛子
- 五子实
- 榧实
- 海松子
- 槟榔
- 大腹子
- 椰子
- 无漏子
- 桄榔子
- 木面
- 波罗蜜
- 无花果
- 阿勒勃
- 沙棠果
- 蟾子
- 麂目
- 都桷子
- 都念子
- 都咸子
- 摩厨子
- 韶子
- 马槟榔
- 枳(蜜枳)
- 秦椒
- 蜀椒
- 崖椒
- 蔓椒
- 地椒
- 胡椒
- 毕澄茄
- 吴茱萸
- 食茱萸
- 盐麸子
- 醋林子
- 茗
- 皋芦
- 甜瓜
- 瓜蒂
- 西瓜
- 葡萄
- 婴郁
- 猕猴桃
- 甘蔗
- 沙糖
- 石蜜
- 刺蜜
- 莲藕
- 莲实
- 藕
- 藕丝菜
- 藕节
- 莲薏(苦薏)
- 莲蕊须
- 莲花
- 莲房
- 荷叶
- 红白莲花
- 芰实
- 芰花
- 乌菱壳
- 芡实
- 乌芋
- 慈菇
- 附录诸果
- 诸果有毒
- 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