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蓐

竹蓐

(《食疗》)

【校正】并入《拾遗》竹肉。

【释名】竹肉(《拾遗》)、竹菰(《纲目》)、竹蕈。

时珍曰︰草更生曰蓐,得溽湿之气而成也。陈藏器《本草》作竹肉,因其味也。

【集解】诜曰︰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着地生蓐。似鹿角,白色,可食。

藏器曰︰竹肉生苦竹枝上。如鸡子,似肉脔,有大毒。以灰汁煮三度炼讫,然后依常菜茹食之。炼不熟者,戟人喉出血,手爪尽脱。应别有功,人未尽识之。

时珍曰︰此即竹菰也。生朽竹根节上。状如木耳,红色。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江淮有竹肉,大如弹丸,味如白树鸡。即此物也。惟苦竹生者有毒耳。

【气味】甘、咸,寒,无毒。

藏器曰︰苦竹肉︰有大毒。

【主治】一切赤白痢,和姜、酱食之(孟诜)。苦竹肉︰灰汁炼过食,杀三虫毒邪气,破老血(藏器)。

菜部相关芦菌 地芩 土菌 舵菜 鸡菌 蘑菰蕈 天花蕈 葛花菜 香蕈 皂荚蕈

《本草纲目》菜部

本草相关医书

    【中医宝典】网站地图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