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气味苦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大黄《本经》谓之黄良,后人谓之将军,以其有伐邪去乱之功力也。古时以出河西、陇西者为胜,今蜀川河东,山陕州郡皆有,而以川中锦纹者为佳。八月采根,根有黄汁,其性滋润,掘得者,竿于树枝上,经久始干。)
大黄味苦气寒,色黄臭香,乃整肃中土之剂也。其性走而不守,主下瘀血血闭。气血不和,寒热亦除矣。不但下瘀血血闭,且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夫留饮宿食,在于聚,陈垢不清,故又曰∶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夫肠胃和,则水谷通利,陈垢去,则化食调中,故又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也。《玉机真藏论》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胃气安则五脏亦安,故又曰∶安和五脏。
愚按∶大黄抑阳养阴,有安和五脏之功,故无毒,而《本经》名曰黄良。但行泄大迅,下瘀破积,故别名将军,而列于下品。
西北之人,土气敦浓,阳气伏藏,重用大黄,能养阴而不破泄。东南之人,土气虚浮,阳气外泄,稍用大黄,即伤脾胃,此五方五土之有不同也。又,总察四方之人,凡禀气浓实,积热留中,大黄能养阴,而推陈致新,用之可也。若素禀虚寒,虽据证,当用大黄,亦宜量其人而酌减,此因禀质之有不同也。至伤寒阳明篇中,,皆用大黄。大承气、调胃承气与芒硝同用,所以承在上之火热而调其肠胃,使之下泄也。小承气但用大黄,不用芒硝,所以行肠胃之燥结也。燥结行而阴阳上下内外皆和。今人不知伤寒精义,初起但发散而消食,次则平胃而挨磨,终则用大黄以攻下,不察肌表经脉之浅深,不明升降出入之妙义。胸隔不舒,便谓有食,按之稍痛,更云有食。外热不除,必绝其谷,肠虚不便,必下其粪,处方用药,必至大黄而后已。夫禀质敦浓,或感冒不深,虽遭毒害,不即殒躯,当一二日而愈者,必至旬日,当旬日而愈者,必至月余。身愈之后,医得居功。若正气稍虚,或病邪猖獗,亦以此医治之,此医但知此法,鲜不至死。噫,医所以寄死生,可以盲瞽不明者,而察秋毫之末乎。不思结纲,但知羡鱼,耻也。旁门管窥,居之不疑,耻更甚焉。

- 《本草纲目》免费下载
- 《本草备要》免费下载
- 《本草便读》免费下载
- 《本草乘雅半偈》免费下载
- 《本草崇原》免费下载
- 《本草从新》免费下载
- 《本草撮要》免费下载
- 《本草分经》免费下载
- 《本草害利》免费下载
- 《本草经解》免费下载
- 《本草经集注》免费下载
- 《本草蒙筌》免费下载
- 《本草求真》免费下载
- 《本草思辨录》免费下载
- 《本草图经》免费下载
- 《本草问答》免费下载
- 《本草新编》免费下载
- 《本草衍义》免费下载
- 《本草易读》免费下载
- 《本草择要纲目》免费下载
- 《本经逢原》免费下载
- 《长沙药解》免费下载
- 《得配本草》免费下载
- 《滇南本草》免费下载
- 《海药本草》免费下载
- 《雷公炮炙论》免费下载
- 《雷公炮制药性解》免费下载
- 《名医别录》免费下载
- 《千金食治》免费下载
- 《神农本草经》免费下载
-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免费下载
- 《食鉴本草》免费下载
- 《食疗本草》免费下载
- 《食物疗法》免费下载
- 《中药炮制》免费下载
- 《汤液本草》免费下载
- 《吴普本草》免费下载
- 《新修本草》免费下载
- 《药鉴》免费下载
- 《药笼小品》免费下载
- 《药性切用》免费下载
- 《药征》免费下载
- 《药征续编》免费下载
- 《饮食须知》免费下载
- 《玉楸药解》免费下载
-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免费下载
- 《证类本草》免费下载
-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免费下载
- 《中药学》免费下载
- 《中药材大全》免费下载
- 《中药方大全》免费下载
- 更多中医书籍 >>>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