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明体质九种情况辨证施治
对于许多市民尤其是都市白领而言,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长期疲劳、交际危机等,时常会体现出亚健康,影响着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记者从河北区获悉,自今年起至2015年,河北区将启动中医“治未病”全国试点工作,面向市民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将通过“健康小屋”等方式为居民“治未病”,力图将“亚健康”等状态防患于未然。
“治未病”的实质是预防
什么是中医“治未病”?在全民保健的热潮中它如何发挥功效?河北区卫生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中医“治未病”有一整套规范化流程,首先要进行一次中医体检,辨识九种体质,针对不同体质,从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调理,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亚健康调理、慢性病控制的作用。
“其实冬病夏治也算是中医治未病的手段。”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比如,有些病人每到冬季都会发烧感冒,而他们刚刚出现感冒的症状,觉得身上发紧、脖子硬、身上冷的时候到医院的针灸门诊扎扎大椎,或者拔拔火罐,不让病发起来,这就是治未病的一种体现。
据了解,“治未病”的思想源自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其中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的思想实质是以人为本的预防医学思想,与现代医学的发展非常相符。国际卫生组织已经明确21世纪的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环境的改善发展。
中医体检辨明体质 对症下药
那么治未病和普通的看病有什么不一样呢?“首次就诊的患者会建一个中医养生与健康管理档案。来该门诊就诊最好能携带西医体检报告,医生首先要对就诊者进行中医体检辨明体质,中医体检的内容包括传统的望闻问切和体质辨识。”工作人员解释道,目前,国家已经将九种体质的辨识制作了统一的“体质量表”评分表格,就诊者只需要对表60道选择题进行挑勾即可由医生判断体质。这60道选择题都和日常精神状态、生活起居相关,如“您容易疲乏吗?”“您气短气促吗?”“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答案有“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5个选项。就诊者需仔细考虑后做出回答,因为这些回答将直接影响最后的体质辨识结果。在西医查体、中医体检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个体化的中医治未病与健康养生方案,包括中医膏方、膳食营养处方、运动处方和理疗处方。工作人员提醒市民,中医查体和西医查体不能相互替代,而应相互补充和协助。
健康分三种 中医九种体质辨证施治
据介绍,现代医学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即中医的未病态;二是亚健康状态,即中医欲病未病态,此时体内病理信息隐匿存在或已经有先兆症状,但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三是疾病状态,即中医已病未传态,身体有了明显病变。中医“治未病”便针对这三种状态发挥作用,旨在帮助人们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中医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要根据体质下方。以往全凭医家的经验来确定体质,而现在规范为九种体质,为中医“治未病”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国人的九种体质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痰湿质、特禀质、气郁质。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症状,他们的调理方式也不同。这种标准化的评判方式使中医“治未病”更具规范化和可操作性,能真正实现个体化保健养生和疾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