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惊风诊断

  辨证思维

  (1)辨表热、里热:昏迷、抽痉为一过性,热退后抽痉自止为表热;高热持续,反复抽痉、昏迷为里热。

  (2)辨痰热、痰火、痰浊:神志昏迷,高热痰鸣,为痰热上蒙清窍;妄言谵语,狂躁不宁,为痰火上扰清空;深度昏迷,嗜睡不动,为痰浊内陷心包,蒙蔽心神。

  (3)辨外风、内风:外风邪在肌表,清透宣解即愈,若见高热惊厥,为一过性证候,热退惊风可止;内风病在心、肝,热、痰、惊、风四证俱全,反复抽痉,神志不清,病情严重。

  (4)辨外感惊风,区别时令、季节与原发疾病:六淫致病,春季以春温伏气为主,兼夹火热,症见高热、抽搐、昏迷,伴吐衄、发斑;夏季以暑热为主,暑必夹湿,暑喜归心,其症以高热、昏迷为主,兼见抽风;若痰、热、惊、风四证俱全,伴下痢脓血,则为湿热疫毒,内陷厥阴。

  (5)辨轻症、重症:一般说来,抽风发作次数较少(仅1次),持续时间较短(5分钟以内),发作后无神识障碍者为轻症;若发作次数较多(2次以上),抽搐时间较长,发作后神志不清者为重症。尤其是持续高热,抽搐反复发作者,应积极寻找原发病,尽早治疗,控制发作,否则可危及生命。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患儿大多突然发热,热势渐高,烦躁不安,继则突然四肢抽搐,神志昏迷,颜面发绀,喉中痰鸣。一般具有热、痰、风、惊四证及搐、搦、颤、掣、反、引、窜、视八候。在病史上有感受外邪,接触之疾,或暴受惊恐史。由于导致急、惊风的发生的原因及疾病较多,故在诊断时应参考实验室的检查结果,以求确诊导致本证发生的疾病或原因。

  病程观察

  1.在风热动风证型中,高热不退者加生石膏20g,羚羊角(代)粉(另吞服)O.3g,清热息风;喉间痰鸣者,加天竺黄lOg,瓜蒌皮IOg,清化痰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5g,黄芩lOg,清热泻火;神昏抽搐较重者,加服清热定惊。

  2.在气营两燔证型中,昏迷较深者,可选用或息风开窍;大便秘结加大黄5g,玄明粉5g;呕吐半夏12g,降逆止呕。

  3.在邪陷心肝证型中,神昏抽搐较甚者加服安宫清心开窍;便秘者加大黄5g,芦荟5g,通腑泄热;头痛剧烈加石决明IOg,龙胆草IOg,平肝降火。

  4.在湿热疫毒证型中,呕吐、腹痛明显者,加用玉枢丹辟秽解毒止吐;大便脓血蛆较重者,可用生大黄lOg,水煎灌肠,清肠泄毒。本证若出现内闭外脱,症见面色苍白,精神淡漠,呼吸浅促,四肢厥冷,脉微细欲绝者,改用灌服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回阳固脱急救。

  5.在惊恐惊风证型中,呕吐者加竹茹lOg,姜半夏12g;寐中肢体颤动,惊啼不安者,加用重镇安神;气虚血少者,加黄芪15g,lOg,炒枣仁I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