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的睡眠狀態

  進入中老年後,速眼動睡眠量變化不大,但階段四非速眼動睡眠量則漸減至幾乎消失。老年人的慢波波幅較低,而不易達到75微伏特的慢波認定標準;因此有人認為對老年人的慢波認定應放寬,而顯示老年人仍維持慢波睡眠量。但是在腦波波幅減少的意義尚未釐清前,這樣的建議仍有爭論。另外,老年人的夜晚睡眠效率下降至80%甚或80%以下,且睡眠中醒來次數增加,有關睡眠困擾的抱怨也較多。進入中老年期,女性中有失眠困擾的比例高於男性;而睡眠性窒息症狀則男性患者較多。

  老年人睡眠效率的降低顯示老年人除了躺在床上的時間已經較少,實際睡著的時數又更少。這是否表示老年人的睡眠需求量降低?還是他仍然需要那麼多睡眠只是睡眠的能力變差了?如果是前者,則即使睡眠量減少,白天仍能夠維持清醒;如果是後者,則表示老年人可能會有睡眠不足的現象。

  應用白天每隔兩小時的睡眠潛伏期測試(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可以較客觀地瞭解白天睏睡度,以推論是否有夜晚睡眠不足的現象。在青少年早期〈約11、12歲〉,即使在下午很想睡的時間測試,大概都還不易入睡;代表他們白天清醒度很好。相較於青少年早期及成年人,老年人的睡眠潛伏期皆較短,顯示較高的睏睡度。所以,雖然老年人晚上睡得較短,但由其白天有較高的睏睡度且實際的白天小睡次數也增多來推測:老年人並不是因為睡眠需求減少,而是其夜晚維持長睡的能力變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