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肉的营养价值

  话说:“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是对兔肉营养作用与保健价值的高度评价。 《本草纲目》记载:“兔肉凉血,解热毒,利大肠。兔血凉血活血,解胎中热毒。催生易产。”除兔肉、兔血外,兔肝兔脑兔骨,连兔屎(称为明月砂)皆可入药。

  兔肉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卵磷脂,是儿童、青少年大脑和其他器官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能健脑益智,可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很有益处。兔肉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8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特别是富含赖氨酸,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增加食欲,能促进人体发育,提高钙的吸收,加速骨骼生长,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兔肉质地细嫩,结缔组织和纤维少,比猪、牛、羊等肉类容易消化吸收,特别适合儿童和老年人食用,故被称为“保健肉”。

  兔肉被称为“荤中之素”的佳肴,是因为它所含的脂肪和胆固醇比其他肉类低,且又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既能强身健体,使肌肉丰满健壮、抗衰老,又可保持身体苗条,是肥胖患者理想的肉食,能增强皮肤细胞活性、保持皮肤弹性,润肤美容,所以深受人们,尤其是女士的青睐,被誉为“美容肉”。

  兔肉已成为国际市场高级肉食品。近年来,我国兔肉在欧洲、美国、日本市场销路极好,需求猛增,特别是我国的去骨兔肉和腿、胸分割的小包装在不少超市一上货架,常常被抢购一空。但在国内有些人却“不识庐山真面目”而不太受欢迎。为了养生,望兔肉真正成为大家的保健肉、美容肉。

  鲜嫩的兔肉既可炒、煎、扒,也可以焖、烤、烧、卤,粉蒸、炖汤都可做出各种美味菜肴。兔肉和其他食物一起烹调,会融入其他食物的滋味,遂有“百味肉”之说。

  在中国古代,兔子被认为是月神。玉兔深居广寒宫,嫦娥怀抱小白兔,明月当空,形影缥缈,煞有神美之韵。大诗人陆游在《月夕》中描述:“嫗娥顾我笑,手抚玉兔儿”,兔子温柔、优美、讨人喜爱的形象显示出和谐与统一的阴柔之美,被视为祥瑞和纯洁的象征。而在西方社会非常重要的复活节小兔子,跟圣诞老人有一拼的传奇,它会穿着衣服在复活节前夜带着篮子给孩子们送彩蛋、糖果和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