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产怎么办

  难产的治疗,一般以调气和血为主。阎纯玺的《胎产心法》说:“夫产育一门,全仗气血用事。(‘治者滋其荣,益其气,使子母精神接续,运行得力;温其经,开其瘀,使道路通畅,子易转舒。切勿用力太早。虚费精神,猛剂催生,反伤血气。”这是切合实际的见解,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治疗原则。至于具体的方法,应当根据病情决定,属于气虚的宜补气,兼见血虚的应同时补血;属于血滞的宜活血行瘀,兼见气滞的应同时理气。如因产妇生理异常,或胎位不正,则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前人也有预防难产的常用方剂,如、保产、、枳壳瘦胎丸等。孕妇产前,可在医师的指导下,斟酌情况,辨证选用。

  {附方}

  1.(《大生要旨》)

  大腹皮9克,人参3克,陈皮3克,紫苏3克,3,白芍3克(酒炒),白术3克(炒),甘草1. 5克(炙),青葱叶1根,黄杨树头7枝,春加川芎,夏加黄芩,秋冬加砂仁枳壳,水煎服。

  2.保产(明太医院传方)

  生黄芪4.5克,川芎2.4克,白芍2.4克(酒洗),甘草1.5克,羌活1.5克,厚朴1. 5克(姜汁炒),枳壳1. 5克,艾叶1.5克,荆芥1. 8克,菟丝子4.5克,川贝母3克,大腹皮1.5克,老姜2片。

  水煎服。

  3.束胎丸(《沈氏尊生书》)

  白术、枳壳各等份。

  水浸烧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热汤送下。

  4.枳壳瘦胎散(《沈氏尊生书》)

  枳壳30克,甘草30克,香附45克。

  研末,每服3克,热汤调下。

  {证型}

  1.气虚型

  症状

  孕妇平素气虚,心悸气短,精神疲倦;产时阵缩微弱;或产程过长,用力过早,气虚无力,久产不下;脉浮大而虚c

  治法

  补气为主,主之(《景岳全书》)。

  方药

  潞党参60克(如用人参西洋参高丽参效尤佳,用量减少至15克)。

  服法

  水煎两次,共取浓汁,在正产阵缩微弱时服。

  亦可用(《胎产心法》)。

  方药

  人参3克(可用党参15克或高丽参9克),乳香3克,辰砂1.5克。

  服法

  共研为末,临产时用鸡蛋清一个调药,再用生姜汁调匀,在腰部胀痛时,用少量温开水冲服。

  如兼血虚,面色萎黄,身体瘦弱,精神倦怠;或产时下血过多,浆血干枯,胎久不下;脉沉细。宜补气益血,蔡松汀难产方主之。

  方药

  黄芪(蜜炙)30克,当归12克,白茯神9克,党参12克,净龟板(醋炙)12克,川芎3克,酒白芍3克,枸杞子12克。

  服法

  水煎,只取头煎,顿服。

  2.血滞型

  症状

  胎久不下,腰腹胀痛剧烈;舌红略黯,脉沉实。

  治法

  活血行滞,加味催生主之(《胎产心法》)。

  方药

  当归6克,川芎9克,益母草30克。

  服法

  水酒各半煎,温服;不能饮酒者,可酌量少加。

  (1)兼寒者,面色青紫,舌质淡红,欠沉紧,宜温血行滞,主之(《景岳全书》)。

  方药

  当归24克,肉桂6克,川芎.6克,牛膝6克,车前子4.5克,红花3克。

  服法

  水煎,温服。如能饮酒者,在服药后,饮酒一杯更好。

  (2)兼气郁者,久产不下,精神抑郁胸闷脘胀,时时僎气,腹胀阵痛;苔薄白微腻,脉沉弦,宜活血行滞,调气舒郁,主之(《济阴纲目》)o

  方药

  当归、川芎、大腹皮、枳壳、白芷各等份。

  股法

  制为末,每用15克,水煎,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