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怎么治疗
常克医案——湿热伤络
患者,男,18岁。
【初诊日期】 2006年2月5日。
【现病史】 2005年4月双大腿内侧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曾住某医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经治疗病情好转。2006年1月28日患者两大腿内侧又出现散在如针尖大小鲜红色出血点,压之不褪色,并感疲乏,头晕、纳呆,胃脘满闷,嗳气,咽痛,流清涕,打喷嚏,大便稀,1日1行,小便浑浊,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
【尿常规】 红细胞(廾),白细胞(+),BLD(+),余(一)。
【诊断】 过敏性紫癜合并紫癜肾(中医:紫癜)。
【辨证】 湿热搏结,损伤血络。
【治法】 清热祛风,利湿宽中。
【方药】 杏仁12g,薏苡仁30g,白豆蔻12g,厚朴12g,半夏15g,通草12g,18g,淡竹叶12g,荆芥12g,防风12g,黄芩12g,柴胡12g,甘草3g。服药4剂后,感胃脘舒适,头晕除,清涕止,咽痛减轻,大腿内侧出血点减少。尚有身热、手足心热,二便自调、舌质暗红、苔黄,脉滑f。上方减黄芩、柴胡,加15g,乌梅6g,白茅根30g。连服6剂后,双下肢无新出血点,咽痛、身热、手足心热除。2006年2月1 2日小便化验正常。
【按语】 出自《温病条辨》,清代医家吴鞠通主要用于j疗湿温初起及暑温挟湿、邪在气分的病证。导师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本方宣畅气机,利湿清热的功效特点,在谨守病机,不失原意的基础上,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灵活运用。方中杏仁宣利焦肺气;白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宽中;薏苡仁甘淡性寒,渗利湿热而健脾;滑石、通草、淡竹叶甘寒淡渗,以增强利湿清热之功,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痞。诸药合用,三仁相伍,宣上、宽中、渗下,气畅湿行,脾健热清,三焦畅通,诸症可除。故可广泛运用于湿热挟杂的多种病证。同时,本方具有清热不伤正,利湿不伤阴的特点对于因湿热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病M证尤为适宜。
[选自常英丽,常克主任医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经验.广西中医药,2006,29(6)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