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新生儿注意新生儿出血症
新生儿出血症又名新生儿自然出血、新生儿黑便、新生儿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等。
本病病因是维生素k缺乏。由于维生素k经过胎盘的通透性差,维生素k很少进入胎儿体内,故婴儿出生时血中维生素k水平普遍较低,肝内维生素k储存量亦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低出生体重儿血中维生素k水平更低。因此,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在出生后都有发生出血的倾向。母乳喂养儿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机会是牛奶喂养者的15~20倍,原因是人奶中含维生素k很少(15μg/l),远低于牛奶中含量(60μg/l),与母乳喂养儿肠道菌丛产生维生素k较少也有关。肝胆疾患,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因胆汁分泌减少,可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肠道炎症或口服抗生素等可抑制肠道正常菌群,致使维生素k合成不足,都可加重维生素k缺乏。
本病多数于第2或第3天发病,最迟可于生后第6天发病(早产儿可迟至两周)。多为人乳喂养。常见出血是脐残端出血、胃肠道出血(呕血或便血)、皮肤出血(以受压处最多见,如足跟、枕、骶、骨部受压处呈大片淤斑,甚至发展成血肿),其它如鼻衄、穿刺部位长时间渗血、肺出血、尿血、阴道出血等偶可见到,一般为少量或中量血,个别发生消化道或脐残端大量出血甚至导致。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可致命或后遗脑积水。
为了预防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应建立制度,全部活产婴儿出生后立即肌注维生素k1,早产儿0.5mg,足月儿1mg。对已发生出血者,立即静脉注射(如制剂可作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维生素k11mg。出血较重的,可输新鲜血浆或全血10~20ml/kg,以提高血中有活性的凝血因子的水平,输新鲜全血可同时纠正。如有消化道出血,要暂时禁食,从胃肠道外补充营养。脐部渗血可局部应用止血消炎药粉。穿刺部位渗血可压迫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