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胖墩”减肥的妙法

  现在的人们生活越来越好。高楼大厦代替了低矮的平房,电视机、电脑成了大人和孩子们娱乐的工具。鸡鸭鱼肉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由此出现了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孩子们户外活动减少,“小胖墩”、“胖丫头”在大城市随处可见。和超重已成为我国大城市儿童的主要营养问题。

  肥胖的原因

  人们平常所说的肥胖指的是单纯性肥胖,而非临床上的肥胖症

  单纯性肥胖是由于食物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不平衡,即“营养过剩”所致,它通过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可予以纠正。

  引起肥胖的原因有——

  1、遗传因素

  这是目前不可控制和改变的因素。

  2、环境因素

  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予以预防和控制,主要有以下两个的因素:

  能量摄入过多

  如过多地摄入鸡、鸭、鱼、肉等动物性食物,尤其是猪肉;或长期吃较多的糖果、油炸食物以及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等。

  能量消耗过少

  如长时间静坐(看电视、玩游戏机等)、户外活动过少。

  3、社会文化因素

  我国传统喜欢胖小孩,认为胖乎乎的小孩健康、可爱。这种对“白胖儿”的赞不绝口是引起儿童肥胖的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之一。

  肥胖的六大危害

  1、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肥胖儿童身高发育较体重正常儿童提前,但“最终身高”却可能低于体重正常儿童。

  2、增加身体负担,活动不方便。因此,肥胖学生一般不愿意活动,结果使得肥胖更加严重。

  3、导致呼吸困难,同时也有心脏负担增加,大脑细胞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造成儿童少年嗜睡、记忆力减退,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从而影响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

  4、肥胖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患脂肪肝、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的危险性要大得多。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血栓和心衰的人比体重正常者多1倍,多2-5倍,多2-6倍,多4倍,胆石症多4-6倍。而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症、冠心病、某些恶性肿瘤(如、卵巢癌大肠癌前列腺癌)等,是目前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5、肥胖的孩子因为行动相对笨拙,往往成为同伴取笑、捉弄的对象,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上的问题。他们在集体活动或游戏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从而采取退缩或躲避的方式,使得其运动和行为锻炼的机会相对于体重正常的孩子要少得多。由此,既不利于体重的控制,还会影响智力的发育。

  6、值得一提的是,儿童时期的肥胖与成年期再发胖有所不同,儿童时期的肥胖不但是脂肪细胞的变大,而且还伴有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这为成年时的肥胖打下了基础。

  有研究表明,15%-30%的肥胖成人在儿童期就胖。1-5岁肥胖儿童中有27%的人的肥胖会持续到成年,43%的6-9岁儿童的肥胖会持续到成人。

  不良生活方式助长肥胖

  1、长期不吃早餐

  早餐是一日三餐中最为重要的一顿饭,但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人们吃晚饭的时间通常在下午6点半左右,一般不会晚于8点。因此,如果早晨7点半进食早餐的话,距头天晚饭时间至少也在10小时以上,此时腹中早已空空如也了。如果不吃早餐,至午饭时间已经空腹十五、六个小时,则会出现强烈的饥饿感。为了填饱肚子,势必会吃进许多食物。

  2、吃饭过度过快

  吃饭速度过快,使人在大脑的饥饱中枢尚未得到“饱”的指令时,已经有过多的食物被装进腹中。长此以往,多余的能量在体内转变成脂肪贮存起来,便形成了肥胖。

  3、经常吃过多的高能量零食

  在正餐(一日三餐)以外时间所吃的食物,被称之为零食。既然是食物,就会提供一定的能量。如果经常吃过多的高能量零食如巧克力、糖果、油炸食品(如炸薯条、炸土豆条等)、膨化食品、含糖饮料(如碳酸饮料),或在不恰当的时间如睡觉前半小时以内吃零食,则都有可能引起肥胖。

  4、边看电视边吃零食

  随着电视节目的愈加丰富多彩,许多小朋友被家长接回家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看电视,并且在看电视的同时,还会吃一些糖果、膨化食品等零食。这种行为引起肥胖的可能性很大。一方面,由于较长时间静坐看电视时,其能量消耗远远小于户外活动;另一方面,吃零食还会增加能量的摄入。长此以往,很有可能引起肥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