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证发热
杨××,男,54岁。成都市居民。
【诊治】1960年10月来诊。近两年来,每日早餐后发热,体温38。c左右,汗出较多,持续约两小时,热退汗止,即觉畏寒。每日如此。头晕眩,口苦咽干,胸胁满,心中烦躁。舌质红,苔白微黄腻,脉弦数。经××医院检查,发热原因不明,治疗未见好转。
此为少阳证发热,法宜和解少阳,以加减主之。
处方
柴胡24克 黄芩10克 法夏15克 沙参15克 甘草10克 知母15克 石膏30克 牡蛎24克 陈皮9克 茯苓12克 一剂
上方服一剂,热退,诸证悉减。嘱其停药,调养数日而愈。其后,患者与范老常来往,知其病未复发。
【按语】此证口苦咽干,头晕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脉弦,少阳脉证十分明显。病虽迁延两年,正如《伤寒论》所称“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又发热汗出,口渴,舌红,为兼有郁热之象,故去姜。枣,加知母、石膏以清之。又因胸胁苦满较甚,夹有湿邪,加牡蛎、陈皮、茯苓,以渗湿,化滞、散结。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相关章节:
- ……
- 阳明证呕吐(食管癌待查)
- 阳明证高热痿蹙
- 阳明证臌胀
- 太阳阳明证泄泻(过敏性结肠炎)
- 太阳阳明证结胸
- 少阳证发热(当前内容)
- 少阳证癫狂
- 太阳少阳证胁痛(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 太阳少阳证腰痛
- 太阴证视歧(复视、双目动脉硬化性网膜病变)
- ……